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庞大,帕金森病的诊疗和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优化诊疗策略,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难题,并提高诊疗质量与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精心打造了“PD空中课堂”项目。回顾2024年成果,项目广泛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成都等在内的40余座城市;汇聚了超过300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医生;讨论主题全面广泛,其中包括帕金森新诊断方式涌现、药物等治疗方式新进展、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等。PD空中课堂启动至今,吸引了超过45万人次的关注,详实的数据充分反映了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治疗与管理的深入探讨需求和广泛兴趣。
通过PD空中课堂这一平台,全国各地的临床工作者得以跨越地域限制,共享最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文将精选空中课堂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共同推动帕金森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帕金森病是一种普遍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1700/10万。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2016年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指南1仍然是我国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要参考。该指南建议,诊断帕金森病应首先确认是否存在帕金森综合征,随后根据患者是否满足排除标准和警示征象,以及这些因素的数量,来决定是否确诊为帕金森病。在2021年,《柳叶刀》杂志提出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首先确认患者存在帕金森综合征,其次关键在于区分帕金森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在鉴别诊断上的难点在于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分2,例如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除了临床指征外,体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测试都有助于鉴别这些非典型综合征。同时,针对帕金森病的不同亚型采取特定的治疗策略,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鉴于PD的复杂性,目前有24%的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后超过一年才被诊断出PD,而14%的患者诊断延迟甚至超过两年。即便是在相似年龄段确诊的患者,中期或晚期患者比早期患者平均多花六个月才能确诊。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PD认识不足或存在误解,或者认为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然而,延迟诊断往往会导致早期治疗的延误,进而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为应对帕金森病诊断的挑战,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技术。在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研究发现PD患者的唾液中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D患者的脑脊液中TSPO水平也有所提高;此外,体液中的miRNA3在PD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影像学领域4,研究指出PD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区血管密度、黑质和海马体的tau蛋白特异性结合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他新兴技术,如深度学习模型与脑电信号的结合以及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也在PD诊断方面展现出潜力。
药物优化,治疗精进
在诊断出帕金森病后,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治疗帕金森的药物目前分为六大类,即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I0)、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其中左旋多巴仍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5,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新的治疗方法以弥补左旋多巴治疗的不足。2023 MDS示左旋多巴非口服制剂改善运动功能和症状波动,此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是有效的多巴胺能疗法。
鉴于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展现各异的治疗需求,2020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6强调了帕金森病治疗的综合性、多学科模式及全程管理原则,旨在实现患者的长期获益。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因其全面符合三大治疗目标,获得了诸多权威指南的推荐。
在病程早期阶段,普拉克索能够有效控制运动症状,并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进入病程中期,该药物能进一步改善运动症状,且对运动并发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普拉克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等多种非运动症状均表现出改善作用。
近年来,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7治疗理念在帕金森病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其能够延缓和治疗PD的运动并发症。普拉克索缓释片凭借独特的缓释技术,能够在24小时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减少症状波动,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普拉克索缓释剂与CDS治疗理念相契合,满足了药物稳定性和持续给药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
在探索PD的治疗方法时,一些药物已经展现出减缓病情进展的潜力。2023MDS的报告指出8,BIIB122,一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性抗体,能够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LRRK2激酶的活性。此外,利司那肽,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试验中对早期PD患者的运动障碍进展显示出延缓效果,表明其具有疾病修饰的潜力。在药物治疗以外,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在PD的手术治疗方面,目前推荐使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该手术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除此之外,物理疗法和多学科管理模式也被证实对改善PD患者的症状有所帮助。
自国内外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计划被提出,精准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也得到大力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给PD的精准识别和评估运动带来便捷,AI使得患者在家就能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反应,并且收集患者的信息,有助于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理念认为,对于不同阶段帕金森病患者,均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年轻或症状较轻的患者,推荐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或金刚烷胺等药物。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复方左旋多巴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若患者出现异动症状,可通过调整复方左旋多巴剂量或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方法控制。针对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可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
在PD治疗的前沿领域,一系列创新疗法的探索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当前,免疫疗法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9,涉及GM-CSF、LBT36、PD01A等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影响PD进程。此外,干细胞疗法如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已显示出改善PD非运动症状的潜力,而基于多巴胺能基因疗法的NBIb-1817壳核输注则在改善中度晚期PD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显示出良好耐受性和疗效。
未来,PD的新兴疗法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干细胞疗法预期将与药物、DBS和运动锻炼一起成为PD的标准治疗手段。此外,针对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自噬溶酶体途径、钙离子平衡等靶点的研究,可能在未来使PD患者获益。同时,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发现,如α-突触核蛋白、食欲素、淀粉样蛋白β1-42等,将进一步推动P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功能连接、肠道微生物群和炎症等研究领域有望成为未来PD研究的热点,为PD的综合管理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PD空中课堂通过汇聚专家智慧、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帕金森病诊疗知识的传播和临床实践的改进。其中,普拉克索在改善症状、延缓并发症、管理精神症状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期待更多新型疗法不断涌现,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使得更多PD患者切实获益!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
2.Tolosa, Eduardo et al. “Challenges in the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The Lancet. Neurology vol. 20,5 (2021): 385-397. doi:10.1016/S1474-4422(21)00030-2.
3.Guévremont, Diane et al. “MicroRNA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meta-analysis.” Scientific reports vol. 13,1 16272. 28 Sep. 2023, doi:10.1038/s41598-023-43096-9.
4.Salehi, Mohammad Amin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easuremen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ye (London, England) vol. 37,15 (2023): 3145-3156. doi:10.1038/s41433-023-02483-2.
5.Tambasco, Nicola et al. “Levodopa in Parkinson's Diseas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 vol. 16,8 (2018): 1239-1252. doi:10.2174/1570159X15666170510143821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2):973-986. DOI:10.3760/cma.j.cn113694-20200331-00233.
7.Olanow, C Warren et al. “Continuous Dopaminergic Stimul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Movement disorder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vol. 35,10 (2020): 1731-1744. doi:10.1002/mds.28215.
8.Jennings, Danna et al. “LRRK2 Inhibition by BIIB122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nd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vol. 38,3 (2023): 386-398. doi:10.1002/mds.29297.
9.Khan, Mohammad Ahmed et al. “Promising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vol. 38,3 (2023): 873-919. doi:10.1007/s11011-023-01180-z.
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简明说明书信息
盐酸普拉克索片简明说明书信息
↓ 点击查看大图,识别二维码查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