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加强ILD患者规范化管理,让患者得到长期获益

2023-07-14作者:贺鹏资讯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由200多种疾病组成的异源性弥漫性肺部病变。ILD通常以炎症和肺纤维化为特征,其中肺纤维化病变不容忽视。此外,由于ILD的原因不同,且不具有典型临床特征,临床诊断面临着巨大挑战,进一步延后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使患者错失治疗良机。部分ILD患者经过治疗后,肺间质病变可逆转或维持现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疾病呈现进展性发展。所以,如何长期规范化管理ILD患者,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和难点。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亚滨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柴文戍教授围绕ILD诊断和治疗进行精彩分享。


辅助检查是诊疗ILD重要工具

柴文戍教授说道:“按照发病的原因来看,ILD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原因不明的ILD,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一类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ILD,每一种类型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肺功能等可能都有所不同。”

对此,赵亚滨教授也表示认同:“ILD病因比较复杂,诊断比较困难,但是仍然可以从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中找出其特点。ILD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引起咳嗽,但是ILD引起的咳嗽以干咳为主。ILD患者肺部听诊则可以听到典型的Velcro啰音,主要出现在吸气相末期。”

“ILD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常见于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HRCT可以有效地诊断IPF,避免了肺部活检等有创操作带来的损伤。IPF在HRCT上表现为网格状阴影,最具特征的征象是蜂窝影。IL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能表现为肺容积缩小,用力肺活量(FVC)减少,肺弥散功能下降。”赵亚滨教授补充道。

辅助检查不仅有助于ILD诊断,还有助于ILD随访管理。柴文戍教授谈及ILD的鉴别诊断及随访管理时说道:“IPF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纤维化改变,导致患者生存周期缩短、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也可能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急变,危及生命。因此,需要早期发现IPF。IPF的典型HRCT表现为:双下肺基底部对称性网格影、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与CTD-ILD不同,IPF较少出现磨玻璃影表现。”






如果确诊为IPF,患者需要每4~6个月或更频繁地复查肺功能和6分钟步行试验;每年常规复查一次HRCT,评估病情是否加重或合并肺癌;急性加重时复查HRCT;怀疑肺栓塞时考虑CT肺动脉造影(CTPA)。


ILD患者长期规范化管理需要双重治疗


赵亚滨教授表示:“IPF是一类原因未知的ILD,而原因已知的一类ILD是结缔组织病(CTD)的常见肺部并发症。目前CTD相关ILD(CTD-ILD)的关注度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呼吸科医生对CTD-ILD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医生对CTD-ILD的检测手段认识不足,导致检测不够全面。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诊疗CTD-ILD,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

CTD-ILD的治疗策略是CTD和ILD的双重治疗,既关注CTD疾病的状况,又要关注ILD疾病的状况,达到CTD和ILD治疗“双达标”的目的,实行长期规范化管理。

柴文戍教授指出:“一旦确诊了CTD-ILD,就需要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并对是否伴有合并症进行评估,当患者出现肺纤维化,则需要抗纤维化治疗。2022年发布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同样谈到肌炎引起的肺纤维化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抗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尼达尼布、吡非尼酮。尼达尼布作用机制比较明确,疗效也比较显著。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通过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抑制作用,阻断纤维形成的途径,延缓肺纤维化进展。”柴文戍教授表示。






TOMORROW研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Ⅱ期研究,该研究探讨尼达尼布治疗IPF患者的疗效。试验终点为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研究显示:尼达尼布组主要研究终点——FVC的年下降率是60mL/年,而对照组是190mL/年。这提示尼达尼布可明显降低FVC年下降率,降低IPF急性加重风险。

INPULSIS-1和INPULSIS-2两项研究都是随机、双盲的Ⅲ期临床研究,试验终点为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据研究可以看出,尼达尼布组可降低IPF患者FVC年下降率为114.7mL/年,安慰剂组则是239.9mL/年,提示尼达尼布可显著减少肺功能年下降率达52.2%左右,同时可使疾病进展风险减少38%。

小结


柴文戍教授认为对于ILD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讨,包括ILD的炎症通路、炎症介质释放等发病机制,抗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她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抗纤维化药物以及新的靶点药物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希望。


赵亚滨教授最后总结道:“ILD这类疾病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抗纤维化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向。以尼达尼布为代表的抗纤维化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在ILD治疗期间,我们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整个疾病过程,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从而给患者带来远期获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