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由200多种疾病组成的异源性弥漫性肺部病变。ILD通常以炎症和肺纤维化为特征,其中肺纤维化病变不容忽视。此外,由于ILD的原因不同,且不具有典型临床特征,临床诊断面临着巨大挑战,进一步延后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使患者错失治疗良机。部分ILD患者经过治疗后,肺间质病变可逆转或维持现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疾病呈现进展性发展。所以,如何长期规范化管理ILD患者,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和难点。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亚滨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柴文戍教授围绕ILD诊断和治疗进行精彩分享。
辅助检查是诊疗ILD重要工具
对此,赵亚滨教授也表示认同:“ILD病因比较复杂,诊断比较困难,但是仍然可以从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中找出其特点。ILD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引起咳嗽,但是ILD引起的咳嗽以干咳为主。ILD患者肺部听诊则可以听到典型的Velcro啰音,主要出现在吸气相末期。”
“ILD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常见于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HRCT可以有效地诊断IPF,避免了肺部活检等有创操作带来的损伤。IPF在HRCT上表现为网格状阴影,最具特征的征象是蜂窝影。IL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能表现为肺容积缩小,用力肺活量(FVC)减少,肺弥散功能下降。”赵亚滨教授补充道。
辅助检查不仅有助于ILD诊断,还有助于ILD随访管理。柴文戍教授谈及ILD的鉴别诊断及随访管理时说道:“IPF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纤维化改变,导致患者生存周期缩短、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也可能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急变,危及生命。因此,需要早期发现IPF。IPF的典型HRCT表现为:双下肺基底部对称性网格影、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与CTD-ILD不同,IPF较少出现磨玻璃影表现。”
ILD患者长期规范化管理需要双重治疗
赵亚滨教授表示:“IPF是一类原因未知的ILD,而原因已知的一类ILD是结缔组织病(CTD)的常见肺部并发症。目前CTD相关ILD(CTD-ILD)的关注度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呼吸科医生对CTD-ILD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医生对CTD-ILD的检测手段认识不足,导致检测不够全面。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诊疗CTD-ILD,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
CTD-ILD的治疗策略是CTD和ILD的双重治疗,既关注CTD疾病的状况,又要关注ILD疾病的状况,达到CTD和ILD治疗“双达标”的目的,实行长期规范化管理。
柴文戍教授指出:“一旦确诊了CTD-ILD,就需要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并对是否伴有合并症进行评估,当患者出现肺纤维化,则需要抗纤维化治疗。2022年发布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同样谈到肌炎引起的肺纤维化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抗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尼达尼布、吡非尼酮。尼达尼布作用机制比较明确,疗效也比较显著。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通过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抑制作用,阻断纤维形成的途径,延缓肺纤维化进展。”柴文戍教授表示。
柴文戍教授认为对于ILD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讨,包括ILD的炎症通路、炎症介质释放等发病机制,抗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她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抗纤维化药物以及新的靶点药物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希望。
赵亚滨教授最后总结道:“ILD这类疾病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抗纤维化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向。以尼达尼布为代表的抗纤维化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在ILD治疗期间,我们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整个疾病过程,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从而给患者带来远期获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