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感染得以成功治疗,挽救了世界各地许多患者的生命,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然而,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的出现导致药物失效和持续感染,从而增加严重感染性疾病发生和耐药菌传播的风险。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增加,我们需要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来应对这一情况。
一篇题为“The role of vaccines in combatt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的文章于今年5月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综述》(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上,该综述探讨了疫苗在减少细菌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此外,作者还分析了针对某些耐药菌的疫苗发展现状,以及可能导致耐药菌疫苗开发困难的原因,并推测了下一代疫苗对AMR的影响。
耐药菌感染已经非常普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死亡率上升,AMR的出现和传播已被视为全球性的威胁。细菌耐药危机往往只在高收入国家受到重点关注,但在中低收入国家细菌耐药问题同样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患者可以在没有抗生素处方的情况下获得抗生素,因此往往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
疫苗的作用是预防性的,可以在耐药细菌传播之前发挥作用,因此疫苗可以降低耐药突变和耐药菌传播的可能性。此外,抗生素只有一个靶点,而疫苗通常包含多个免疫原性表位。因此,细菌需要产生更多的突变才能对疫苗产生耐药,这也正是疫苗不太出现耐药性的一个原因。
图1 抗生素和疫苗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的出现
疫苗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减少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首先,针对特定细菌的疫苗可以减少耐药菌的流行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最好的例子是肺炎球菌疫苗,研究表明群体免疫是减少耐药肺炎球菌循环的关键机制。此外,疫苗接种可以通过预防病毒感染而间接影响细菌产生耐药。例如,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并防止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发生的继发性重叠感染。
图2 疫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耐药菌疫苗开发的新技术正在探索中,包括病原体的外膜囊泡疫苗目前尚处于前临床阶段,而志贺菌属等细菌的新型生物结合疫苗正取代更为传统的结合方法;同时,新的佐剂可能会提高疫苗效力,特别是蛋白疫苗。此外,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由于制作相对简单且成本低,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图3 针对耐药菌的疫苗开发
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有疫苗在减少AMR出现和耐药菌传播方面发挥影响,但预测处于开发阶段疫苗的潜在影响力还比较困难。这是由于很难掌握所有影响细菌产生耐药的因素,同时不同抗生素治疗不同感染的数据比较零碎,也很难回溯。因此,对于AMR的控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协同进行,比如单克隆抗体、噬菌体、微生物靶向和新的诊断工具。
编译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雪婷
审核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云波
本文首发自血流感染细菌监测BRIC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