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小品女王” 因胆结石住院!小小石头让人患癌风险增高30倍,中年女性要当心!

2021-03-29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3月18日晚,网上曝出一组照片显示,演员蔡明在录制节目时突发不适,被送往医院。


3月19日上午,蔡明发微博回应自己“被紧急送医”的消息:胆结石突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谢谢大家关心!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655.jpg


小小胆结石,这么可怕吗?

还真的是!


本期专家

韩风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

张玲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胆石症(又称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迅速上升。我国人群的发病率达9%-10%,全国患者约1.5亿。不仅如此,胆囊结石已经明确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超7成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概率超过正常人的近30倍。


01

胆结石会格外偏爱这6类人


国际上,对于胆结石的高危人群归纳为5类,称为5F:

Fat 肥胖


80%以上的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一提到胆固醇都不陌生,与肥胖及心血管病都有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25.jpg


Fertile 多次妊娠


在女性妊娠期间,机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致使胆囊平滑肌肌力下降,胆囊张力变松弛,从而延长胆囊排空时间,导致胆囊淤积,增加结石形成。


Female 女性


韩风主任表示,研究显示,胆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57。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因为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于是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28.jpg


Forty 40岁


年纪越大的人,胆囊结石发病率越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50岁,≥60岁的人发病率可以达到20%。


Family 家族史


大量资料研究得出,遗传因素在胆结石发病中约占30%。胆囊结石患者存在某一受体基因缺陷,或基因表达不全,导致胆囊排空功能下降,胆汁长时间滞留,使得胆囊结石发生。而亲属则有可能继承了家族的基因缺陷,从而使得胆囊结石的发病呈现家族聚集现象。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31.jpg



02

胆结石“喜欢”你这样吃



除此之外,胆结石的发生,与饮食习惯也密切相关。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34.jpg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胆结石的发病与膳食中的淀粉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呈正相关。进食低纤维、高热量食物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快速减肥、极端素食


胆结石发病风险随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当BMI高于一定水平时,素食主义者患胆结石的风险较非素食主义者的高。极端低脂、低卡路里的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最终导致胆汁浓度过饱和,形成胆结石。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36.jpg


长期不吃早餐


进餐才会“启动”胆囊收缩排泄胆汁,进入胆总管再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或饮食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里储存过长,久而久之就会有胆固醇类的固体物质析出,形成结石。


03

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像蔡明这样因为典型的胆绞痛症状就医的是少数,大多数的胆囊结石病人表现为慢性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等,而这些症状可能都不会十分在意。


所以,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上,绝大多数病人是比较消极的,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开刀。但其实,胆囊结石已经明确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因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癌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张玲副主任惋惜地说,除此之外,胆囊腺瘤性息肉、一些少见的胆道畸形也会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


胆囊结石长期的物理刺激,极易诱发急慢性胆囊炎,继发胆管炎和胰腺炎,最后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43.png


韩风主任表示,超过70%的胆囊癌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且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超过正常人的近30倍。

结石直径3厘米以上的患者,发病率是1厘米结石患者的10倍。 


04

胆囊癌恶性程度更高



很多人对胆囊癌了解并不多。相比其他脏器的癌症,胆囊癌的发病几率要低,但恶性程度很高。


微信图片_20210326101945.jpg


张玲副主任说,由于胆囊癌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能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病人很少,而放疗、化疗等治疗有效率很低,术后的5年生存率不到5%。


其凶险程度,与我们熟知的“癌中之王”胰腺癌、肝癌不相上下。


05

预防性切除是唯一预防措施



如果你已经患有胆囊结石,那下面这一条你一定要关注。


针对胆囊癌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积极预防,而胆囊切除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预防措施。


张玲副主任建议,存在下列情况,建议预防性胆囊切除:


1、40岁以上的女性、45岁以上的男性胆囊结石患者;

2、胆结石病程大于5年;

3、B超提示胆囊萎缩、囊壁明显增厚、瓷器样胆囊;

4、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

5、胆囊颈部嵌顿结石;

6、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10毫米,或基底较粗者;

7、CT检查胆囊壁呈局限不规则或弥漫性增厚,腔内壁凸凹不平,增强扫描时胆囊壁明显强化者;

8、瓷化胆囊;

9、曾行胆囊造瘘术;

10、胰胆管先天性汇合异常。对于未能手术的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访、动态监测,以利于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韩风主任提醒:胆囊结石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就诊手术。胆囊癌可防不可治,切莫掉以轻心、得过且过。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