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纤知灼见-大咖领读2023年SSc-ILD管理专家共识

2023-06-13作者:李稳资讯

导语: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复杂的、病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疾病,以微血管损害、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皮肤和多个内脏器官的纤维化为特征。间质性肺疾病(ILD)在SSc中很常见,发生在35%~52%的患者身上,是SS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率的20%~40%。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迅速进展,治疗方案不断演变,导致人们对如何管理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缺乏共识。2023年1月,来自美国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Respiratory research发表,该《共识》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流程,在最新的欧盟硬皮病治疗指南和欧洲共识声明的基础上,为SSc-ILD患者的筛查、疾病进展、治疗时机、治疗反应监测以及抗纤维化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制定共识建议。


为了让国内从事SSc-ILD诊疗的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和学习该《共识》,本期我们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魏蔚教授接受专访,带来该《共识》的深入解析与亮点分享,并畅谈我国SSc-ILD诊疗现状与未来发展。




专家介绍

魏蔚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 副会长

天津市免疫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负责人

天津市临床免疫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主任委员


专家访谈
video

话题一:ILD最常发生在SSc疾病的早期阶段,这从侧面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基于最新发布的《共识》,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SSc-ILD的早期筛查?

魏蔚教授:

ILD是SSc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合并ILD的SSc患者的生存期是大大减少的,SSc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生ILD,而SSc病程的早期发生ILD的风险最大,但早期患者可无典型临床表现,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非常重视SSc患者ILD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和及时治疗。

由美国风湿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共同发起的对于SSc-ILD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建议对所有SSc患者进行筛查,尤其是在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和高危患者,如弥漫性皮肤受累(dcSSc)、Scl-70抗体阳性、非裔美国人、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较高的患者。筛查手段包括胸部听诊、包含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的全肺功能检查(PFTs)、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和自身抗体检测等等(图1)。

另外,结合我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诊疗规范,在这里也要强调临床医生在接诊时需要重视患者主诉,追踪症状,查体,检测Scl-70抗体,必要的时候要做肺功能和HRCT, 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就被筛查出来,及早开始规范化治疗。


图1《共识》中关于SSc-ILD筛查标准的建议


话题二:SSc-ILD患者病程异质性高,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对SSc-ILD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决定着患者的临床转归和预后,基于此次发布的《共识》,您认为SSc-ILD患者的临床干预时机是什么?

魏蔚教授:

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由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和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国际及我国的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就制定了《2018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CTD-ILD患者的治疗提出了“双达标”的要求,即对CTD和ILD的治疗都要达标,治疗方案包括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抗纤维化治疗。但由于研究数据有限,当时还不能给出何时启动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的决定。


经过这些年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美国新发布的《共识》中,将治疗时机分为启动治疗、立即治疗和无需治疗三种情况,为临床治疗标准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对我们中国医生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启动治疗:对于HRCT表现异常或进展、用力肺活量(FVC)<80%、FVC>80%但伴有ILD的高危患者或伴有呼吸困难、FVC明显下降或运动时伴有外周毛细血管氧饱和度(SpO2)降低的患者,应启动治疗(图2)。


图2 《共识》中关于SSc-ILD启动治疗的建议


立即治疗:HRCT显示中度至重度ILD(或>20%肺部受累)、FVC和/或DLCO低于正常下限、中度至重度症状、早期快速进展的dcSSc(即使仅伴有HRCT和/或PFTs的轻度异常)、静息时低氧血症和运动时SPO2降低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治疗(图3)。


图3 《共识》中关于SSc-ILD立即治疗的建议


无需治疗:对于长病程(约10年)、PFTs稳定、近年来ILD没有进展的患者,无需接受治疗。

:Q3 

话题三:循证医学对于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SENSCIS、INBUILD和focuSSced试验结果公布后,对SSc-ILD患者的治疗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试验结果公布后,SSc-ILD患者的治疗选择有哪些变化?关于其治疗方案达成了哪些共识?

魏蔚教授:

美国风湿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对于SSc-ILD的治疗方案达成了以下共识:①目前公认的SSc-ILD一线治疗方案为吗替麦考酚酯(MMF),目标剂量为2000mg/d~3000mg/d。②尼达尼布可与MMF或环磷酰胺(CYC)联合治疗,或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③对于长病程(>5年)SSc-ILD且有进展迹象的患者,建议使用尼达尼布进行初始治疗,目标剂量为150mg,每日两次,不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图4)。


近年来随着三大重要临床研究SENSCIS(针对SSc-ILD患者)[2]、INBUILD(针对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患者)[3]和focuSSced(针对皮肤纤维化的SSc患者,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试验[4]数据的发表,临床医生对于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有了很多认知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PF-ILD和PPF的概念的提出,其临床可操作性非常强,让临床医生了解到需要观察什么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启动治疗。


基于SENSCIS和INBUILD试验的结果,专家组对于尼达尼布的应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于患有侵袭性ILD(定义为1年内FVC相对下降>10%)、在联合使用MMF/CYC/TCZ初期便表现为晚期疾病阶段(FVC<50%)、以及有免疫抑制剂禁忌或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MMF/CYC/TCZ)的患者,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MMF/CYC/TCZ联合治疗,尼达尼布适用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仍有进展的纤维化性ILD患者。此外,尼达尼布还适用于因不良反应或治疗无效而无法继续使用MMF、CYC或TCZ的患者。


基于focuSSced研究,《共识》建议:对于急性期反应物升高的早期SSc-ILD患者以及由于不良反应而无法继续使用CYC/MMF/抗纤维化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TCZ治疗。


图4《共识》中关于SSC-ILD治疗方案的建议

(A)给药剂量和治疗顺序;(B)尼达尼布的使用推荐(部分摘录)


话题四:此次《共识》对随访期间疾病进展的监测、治疗的调整和治疗成功的标准进行了规范,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对于SSc-ILD患者,如何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您认为未来可以完善的地方还有哪些?

魏蔚教授:

《共识》提到了对SSc-ILD患者进行长病程管理,这点做的特别好。其实前不久我们学组也做了这方面的一项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有能力成为治疗CTD-ILD包括SSc-ILD的医院中进行长期的患者管理,其中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成立专病门诊,这对于患者的全程管理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国内的专家一起努力,对专病门诊做一些推动。


在对SSc-ILD患者进行长病程管理中,涉及对SSc-ILD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判断是否治疗成功。


疾病进展的监测:应通过PFTs(FVC或DLCO)、HRCT(ILD模式或纤维化程度)和症状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运动时SpO2的降低来监测疾病进展。


治疗的调整:在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肺部和皮肤症状稳定≥2年的情况下、患者强烈要求停止治疗或缺乏疗效的情况下,应停止治疗。减量/停药应在1-2年内完成,同时每6个月监测一次PFT。使用或不使用低剂量维持剂量的MMF,治疗都不应突然停止。


治疗成功的标准:FVC、DLCO、HRCT或6分钟步行距离(6MWD)稳定或改善;症状稳定;运动时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以及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类或心肺运动测试评估的功能状态是治疗成功的标准(图5)。另外我觉得在临床还可以加上其他指标,比如KL-6,心功能等等。


图5监测SSc-ILD疾病进展以及确定治疗成功的共识建议


目前肺科医生和风湿科医生在SSc-ILD患者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诊疗思路的差异也提醒我们SSc-ILD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另外,患者的需求仍然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因为我们的专科医生数量是有限的,未来,需要培养更多的专科医生,积极推动MDT的理念和专病门诊的设立,“一站式”服务患者,将患者获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Scallan CJ , Collins BF , Raghu G. Systemic scleros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urr Opin Pulm Med . 2020 Sep;26 (5):487-495 

2.Distler O, Highland KB, Gahlemann M, Azuma A, Fischer A, Mayes MD, Raghu G, Sauter W, Girard M, Alves M, et al. Nintedanib for systemic scleros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380:2518–28.

3.Flaherty KR, Wells AU, Cottin V, Devaraj A, Walsh SLF, Inoue Y, Richeldi L, Kolb M, Tetzlaf K, Stowasser S, et al. Nintedanib in 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N Engl J Med. 2019;381:1718–27.

4.Khanna D, Lin CJF, Furst DE, Goldin J, Kim G, Kuwana M, Allanore Y, Matucci-Cerinic M, Distler O, Shima Y, et al. Tocilizumab in systemic sclerosi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20;8:963–74.

审批号:SC-CN-12919

有效期至:2024年6月12号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更多精彩

↓↓↓


5-1.png



点击查看《共识》原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