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慢淋之家团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依赖于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某些情况下还需要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淋巴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CLL确诊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外周血克隆性B淋巴细胞≥5×109/L,至少持续3个月;或者外周血克隆性B淋巴细胞<5×109/L但存在骨髓浸润所致血细胞减少。
(2)形态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幼淋细胞<55%;如幼淋细胞≥55%,诊断为B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在第5版WHO分类中,已经取消了B-PLL的分类,对于幼淋细胞>15%且具有CLL免疫表型的患者,诊断为CLL的幼淋进展。
(3)典型的免疫表型特征:sIgdimCD5+CD19+CD20dimCD23+FMC7-CD22-/dimCD79b-及轻链限制性表达(dim:弱表达)。
(4)排除其他一些易误诊为CLL的B-CLPD。
CLL需要与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毛细胞白血病(HCL)、伴明显核仁的脾脏淋巴瘤/白血病(SBLPN)、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SDRPSBCL)、滤泡淋巴瘤(FL)和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等相鉴别。具体如下:
M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不良。极少数MCL形态学类似CLL细胞,甚至免疫表型为CD5+CD23+,故CCND1或t(11;14)阳性至关重要。
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同时表达CD5和CCND1、SOX11,CD10、CD23(25%弱阳性)阴性。CD20、CD79b和sIg表达比CLL强,且FMC7阳性,可以与CLL相鉴别。
此外,CD11c在MCL常阴性,也有助于与CLL相鉴别(1/3的CLL患者CD11c阳性)。
新的免疫标志CD200、CD148也有助于与CLL鉴别(MCL患者CD200阴性或弱表达,而CD148高表达)。
FISH是检测t(11;14)(q13;q32)的理想技术。少数(<5%)患者t(11;14)阴性,常累及CCND2或CCND3,二代测序(NGS)技术可以检测出部分CCND2或CCND3异位,可用于辅助诊断部分CCND1阴性的MCL。
MZL包括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MZL,其中以SMZL多见。
SMZL最显著的特征为脾大,脾门淋巴结常受累,浅表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常不累及,大多数SMZL患者存在外周血和骨髓受累。
NMZL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大多(>95%)表现为外周淋巴结肿大,易侵犯骨髓,偶有外周血累及。
CLL需要与白血病期的SMZL和NMZL相鉴别。SMZL细胞形态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无核仁,具有特征性的极性绒毛, 骨髓活检可见CD20阳性细胞沿血窦分布,这些形态学特征有助于其和CLL的鉴别。
多数HCL淋巴结无肿大,最突出的特点是脾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骨髓或肝脾中可见“毛细胞”,白细胞数很少超过10×109/L,且伴有单核细胞减少。
形态学方面,HCL细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细胞中等大小,染色质略显疏松,核仁缺少或模糊,大量浅蓝色胞质,呈现为特征性的煎鸡蛋样。骨髓穿刺常为“干抽”。
骨髓活检显示间质浸润,网硬蛋白纤维可增加。HCL典型免疫表型CD20brightCD22brightCD11cbrightCD25bbrightCD103+CD123+FMC7+sIg+CD5-CD10-CD23-CD43- (bright:强阳性),Annexin A1(IHC)在HCL特异性表达。90%以上的HCL患者存在BRAF V600E突变。
SBLPN在第4版WHO中被称为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CL-V),在第5版的WHO分类中被重新命名为SBLPN。SBLPN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无单核细胞减少。
SBLPN细胞有明显的核仁和曲核,缺乏毛状细胞外观形;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11c和FMC7阳性,CD103阳性,但CD25阴性;半数SBLPN存在MAP2K1基因突变。
SDRPSBCL外周血淋巴细胞常无明显增多,也无单核细胞减少。细胞常呈绒毛状细胞外形,常累及骨髓窦状隙和外周血。
SDRPSBCL也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但CD5阴性,CD200/CD180荧光强度比值<0.5可用于SDRPSBCL与HCL、SMZL以及SBLPN的鉴别。分子生物学方面,部分SDRPSBCL具有CCND3突变。
FL是一种较常见的惰性NHL,多数患者诊断时即处于晚期(Ⅲ/Ⅳ),主要侵犯淋巴结、脾、骨髓和外周血。FL细胞为小淋巴细胞,伴有裂的细胞核。
骨髓活检可见诊断性的形态学特征骨小梁旁浸润。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生发中心抗原CD10阳性,CD5阴性。主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为t(14;18)(q32;q21),见于85%~90% FL。
LPL/WM是一种浆细胞样淋巴增殖性疾病,由小B淋巴细胞、淋巴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结和脾肿大。
大多数患者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多数为IgM,此时可诊断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LPL/WM由小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经常可见增多的肥大细胞。部分胞质内(Russell小体)或者细胞核内(Dutcher小体)可见PAS阳性的球形包涵体。
骨髓活检可见间质、结节或弥漫性浸润,偶见小梁旁聚集。LPL/WM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38和CD138常阳性。90%以上的患者MYD88 L265P突变。
1. 典型的CLL免疫表型特征典型的免疫表型特征:sIgdimCD5+CD19+CD20dimCD23+FMC7-CD22-/dimCD79b-及轻链限制性表达(dim)。
2. IGH/CCND1的检测是鉴别CLL与MCL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CLL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哪些?(简答题)
CLL-IPI中共包含几个预后因素,分别是哪些?
参考答案:CLL国际预后指数(CLL-IPI)积分系统包括5个因素:患者年龄、TP53基因缺失或突变、IGHV突变状态、β2微球蛋白和疾病的分期,能有效对CL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目前已成为CLL患者有效的预后模型,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临床实践来判断患者预后并进行治疗选择。
你答对了吗~
5月限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