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 邹佳楠 叶志斌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随着肾功能减退,贫血发生率显著增加,至肾衰竭阶段,90%以上的患者出现贫血。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是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成人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大多数由肾脏分泌。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贫血。除了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营养不良、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等,也是引起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常见因素。
长期贫血可带来多重危害,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贫血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引起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不仅如此,近年的一些研究还发现,贫血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与不合并贫血或贫血较轻者相比,贫血较重患者肾脏功能恶化速度明显加快。
以上这些研究显示,早期治疗肾性贫血,不仅可以减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速度。但对于如何纠正贫血以及把贫血纠正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如果把血红蛋白目标值定得过高(如≥130g/L),反而会增加发生中风、心肌梗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