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赵晨曦
肺炎支原体的核酸检测即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DNA和RNA检测两大类,其优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测速度快,样本易采集等,可用于早期诊断。
标本采集的最佳时机是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鼻、咽拭子时,使用铝制或塑料杆的藻酸钙、涤纶和聚酯拭子等,采集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在两侧腭弓、咽、咽后壁、扁桃体上的分泌物及上皮组织或鼻腔,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以获取尽可能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取毕,将拭子插入试管,塞紧管口,注明标本采集时间,立即送检。
采集痰液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自然咳出或抽吸采集,晨痰最佳,装入无菌瓶(集痰器),立即送检。由于痰液直接来自感染部位,肺炎支原体核酸数量比咽拭子高,获取方便,是分子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最佳标本。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肺炎支原体含量更高,用于病原学检查时,肺泡首次灌洗液优于第2次及第3次。遵守无菌操作,装入无菌瓶,立即送检。
主要有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多重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三种。适用于检测鼻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DNA检测标本送检时限为4小时,如果不能及时测定应置于2℃~8℃保存,一般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20℃可保存1~2周,长期保存应冻存于-70℃。
采用核酸释放剂快速裂解、释放经浓缩液处理的待测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利用针对肺炎支原体核酸保守区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一条特异荧光探针,配以PCR反应液等组分,在荧光定量PCR仪上,将荧光标记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肺炎支原体DNA的快速检测。接收标本至报告结果时间约2~4小时。
该方法可进行分子分型,并检测耐药位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多重PCR能同时检测肺炎支原体和其他呼吸道病原菌,尤其适合用于急诊室等需要快速获取病原菌检测结果的临床场合。
由于多重PCR靶向多种病原菌,它对于单个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通常会比相应的单重检测方法低。此外,多重PCR通常需要高性能仪器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仪器成本和测试成本都比单重检测高,并缺乏可更改的灵活性,难以普及到基层医疗单位。
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方法,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基因模板、引物、链置换型DNA合成酶等在60℃~65℃进行恒温扩增,15~60分钟左右即可实现109~1010倍的核酸扩增,高于传统PCR检测的107 CFU/ml,特定的引物设计使扩增时间缩短1/3~1/2,使核酸提取进一步简化。
其优点是恒温扩增,扩增阶段对仪器的要求低,成本更低;视觉直观检测,不需要检测仪;反应速度快,敏感性高;用多个引物,特异性好。但其仍存在局限性,如扩增得到的目的片段长度存在明显差异、引物设计复杂、扩增产物片段相对较大且不易降解而致实验室存在潜在污染风险等。
RNA检测需要新鲜标本,采集后需使用专用保存液送检,以阻止RNA酶对RNA的降解,应在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并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置-20 ℃冷冻保存,否则容易造成假阴性,长期保存应冻存于-70 ℃。
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是基于RNA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核酸检测方法。使用实时PCR仪器动态监测荧光信号,检测浓度为10~107 CFU/ml,高于实时PCR检测的102~107 CFU/ml,较PCR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由于RNA随病原体死亡而降解,肺炎支原体RNA检测结果能反映其在人体内的生存情况,可用于感染初期的诊断、治疗后清除率的判断、感染转归的评价,且RNA检测结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程度相关。接收标本至报告结果时间约2~4小时。
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检测时间短、产物不易发生污染等优点,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标本在收集、储存、处理上较为严苛,标本若未及时有效处理则易产生假阴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