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低血糖 5 大“真相”,80%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

2023-09-28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控制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关心的话题,其实,与之相对的低血糖也值得被关注。发生低血糖一定会出现饥饿、手抖、出汗、心慌等症状吗?吃糖块一定有用吗?


以下关于低血糖的5大“真相”,应转给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真相一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不少糖尿病患者,非常关注高血糖,因为血糖高了增加并发症风险,殊不知,控糖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致人死亡。

发生低血糖时,若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机体为了保障重要器官的运转,会分泌更多升糖激素。这类激素可以升高血糖、血压,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过度用力会导致心脑缺氧,从而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卒中等。


所以说,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足以抵消过去几十年努力控糖的成果。


糖尿病患者都知晓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在防止低血糖发生的前提下,科学降糖。

图片


真相二

低血糖并不是胰岛素的“专利”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降血糖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只有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才需要关注低血糖。事实上,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导致低血糖。有时候,低血糖还和其他生活行为相关,如不按时进食或运动过量,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应对低血糖的措施


1.规律生活:按时吃饭,让饮食升糖和药物作用曲线一致,避免低血糖事件。


2.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药物: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降糖机制,对于发生低血糖风险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单独使用时低血糖风险小。


相比来说,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以及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需要使用磺脲类药物,建议选择格列齐特格列喹酮,作用相对温和;而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些复合制剂,低血糖风险有所下降,比如基础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双胰岛素(同时含有基础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同时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相比来说低血糖发生风险更少。

图片


真相三

出现低血糖时,吃糖不一定管用

有低血糖症状时,需要立刻测血糖,若血糖≤3.9 mmol/L,要吃15克糖类食物,可以是2~5个葡萄糖片或半杯桔子汁或5~6块水果糖或两大块方糖一大汤勺蜂蜜一杯脱脂牛奶(任选其一)

图片


15分钟后,再次测血糖,如果血糖仍然低,需要继续补充糖类食物。


图片

温馨提示:

1.有时候低血糖时吃糖不管用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肠道黏膜上的a-葡萄糖苷酶,可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用这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需要喝葡萄糖水或者蜂蜜水,而食用蔗糖或者淀粉类食物纠正血糖的效果不好,因为后面这些食物都需要a-葡萄糖苷酶作用分解后,才可以被机体吸收。


2.谨慎低血糖后再次低血糖

采取措施后血糖升上来了,但如果距离下次吃饭时间在1小时以上,建议吃些淀粉或者蛋白质食物。


3. 重症低血糖患者要及时送医

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表情淡漠的低血糖者,无法进食,不要强行给糖块,否则可能被误吸入气道中,引起窒息死亡,需要及时送医。

图片


真相四

低血糖并非只有饥饿/心慌/手抖等

低血糖的一些典型症状大家都知道,例如心慌、手抖、饥饿感、冒虚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

图片

但是,低血糖很善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一些不典型症状出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导致严重后果,因而十分危险。


1.精神系统的症状:举止反常、语无伦次,和平时判若两人。


2.神经系统的症状:说话含糊不清,活动不灵,甚至出现一侧肢体不能动弹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四肢抽搐、意识不清等类似“癫痫”的症状,或者晚上噩梦连连、睡不好,白天精神状态欠佳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除此之外,更危险的是“无症状性低血糖”,这时糖友发生低血糖却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让人防不胜防。


小贴士:

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或者存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可能是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及反复的低血糖刺激会损伤自主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灵敏度下降甚至丧失。

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凭症状感知血糖高低,要定期监测血糖,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不要随意增加降糖药剂量,科学管理糖尿病。

图片


真相五

这些情况需要警惕低血糖

吃得太少、剧烈运动以及用药不当时容易发生低血糖,这是大家都知道。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还需要警惕以下因素导致的低血糖


1.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可使机体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


2.空腹饮酒

酒精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如果空腹饮酒则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3.过量摄入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如荔枝这类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如果真的“日啖三百颗”,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因为大量果糖聚集在血管里面,出现转化酶“供不应求”的状态,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果糖刺激人体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肝脏调低血糖浓度,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低血糖症状。

图片



来源:糖尿病网



往期推荐

1、胰岛素注射技术新进展——胰岛素无针注射

2、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使用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3、如何处置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4、胰岛素名称后面的R、N、30、50分别代表什么?

5、了解胰岛素的注射装置

6、血糖正常+尿糖阳性,需要考虑哪些原因?

7、【一图掌握】高血糖高渗状态 vs.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区别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