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肌的这座“桥”拆不拆?关键看...

2020-09-08作者:论坛报木易经验
心肌病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冠状动脉先天性解剖异常,当一段心外膜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这部分心肌形状似“桥”,被称为心肌桥,走行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12.jpg


心肌桥常见于左前降支(LAD)的中段,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为1.5%~16%,尸体解剖的检出率为80%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20.png


通常对于肌桥的诊断依赖于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A。在冠脉造影中,肌桥存在导致冠状动脉呈现线状、串珠状或蚯蚓状,称之为“挤牛奶征”。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22.jpg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844.png

图A:左冠回旋支心肌桥的冠状动脉(舒张期)CTA表现

图B:左冠回旋支心肌桥的冠状动脉(收缩期)CTA表现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849.png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851.png

图C:冠状动脉造影术收缩期的桥血管狭窄程度

图D:舒张期的桥血管恢复正常(挤牛奶征)


心肌桥得不到相应的处理,可为近端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创造便利条件,并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27.jpg

早期冠脉无粥样硬化,心肌桥影响不大,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心肌常伴有肥大,缺血症状会加重。



临床表现

心肌桥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很常见,有心肌桥者比没有心肌桥者有更频繁的胸痛、心脏骤停、室性心律失常、运动时收缩压下降、运动时sT段明显压低和 QT间期离散度(QTc)增加发生率,且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

大多数心肌桥患者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有临床症状患者可出现胸导联V3 ~V6或V4 ~V6缺血性ST-T段异常改变。部分心肌桥患者有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表现。动态心电图有可能发现一过性心肌缺血表现,运动负荷心电图也可检出心肌桥患者的心肌缺血。


治疗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是症状型心肌桥一线治疗的首选药物。

单纯的血管扩张剂不建议使用,硝酸酯类已被证明会引起继发性心动过速,加速其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持续性心绞痛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选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但无法保证患者的远期疗效,且术后可能发生支架狭窄或闭塞的现象。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35.jpg


有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桥患者行支架治疗7周后,发生支架内在狭窄的概率为46%。此外,支架置入术较药物治疗更易诱发严重心绞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当患者出现如下情况时,需要尽快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1)经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仍伴有顽固性心绞痛;

(2)冠状动脉近端狭窄且斑块不稳定;

(3)心肌桥紧密粘连于壁血管。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32.jpg


心肌桥切开松解术

适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浅肌桥患者,可基本上解除患者心肌受到的压迫,且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胸痛症状会随之消失。需注意的是,因无法预知心肌桥内患者冠状动脉的走向,必要情况下过度切开患者心室壁,可能会引发右室穿孔进而导致室壁瘤形成,且术后瘢痕组织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局部压迫。


微信图片_20200904150742.jpg


来源:医格心领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