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二聚体升高,除了“肺栓塞”还有这4个原因!

2021-07-06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冠心病非原创

生理状态下,我们的身体中有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纤维蛋白酶溶解系统),两种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身上有伤口,首先会激活凝血系统,这时血小板发生聚集形成初级血栓,随后纤维蛋白原被激活成纤维蛋白参与形成更加结实的血栓,也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结痂”。纤维蛋白酶溶解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被激活,将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最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约62 ku。可见,D-二聚体升高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一、D-二聚体:如何检测?


目前常用的D-二聚体检验方法有全血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酶联免疫荧光(ELFA)和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或相同方法不同试剂所得出的D-二聚体浓度不能互相比较,而且参考范围差异也较大。此外,D-二聚体浓度有两种不同的报告单位: D-二聚体单位( DDU ) 和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 FEU),目前各医院检验科出示的报告中缺乏统一的检测单位。


二、D-二聚体:检测时间窗?


D-二聚体在血栓生成约2小时后可以检测到升高,因此较少出现因为时间窗问题而尚未升高的情况。D-二聚体的清除主要经过肾与网状内皮系统,体内半衰期约8小时左右,不过,D-二聚体转阴的时间与血栓清除的关系更大,与自己本身的半衰期反而关系不大。


三、D-二聚体:哪些情况下会升高?


D-二聚体升高主要见于3种情况:①生理性升高:如妊娠期、老年人、新生儿、手术后以及长途旅行或久坐等;②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腔内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溶栓治疗后等;③非血栓性疾病:动脉夹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心衰、房颤、先兆子痫、严重肝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其常见的临床应用如下: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是最常使用D-二聚体进行除外的疾病。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血栓性疾病,而阳性的结果意义不大,特异性不够强。D-二聚体还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常不增高。


2.急性主动脉夹层:D-二聚体检测用于排除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基本一致。2009年Suzuki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 共收入220临床可疑病例, 其中87位患者最后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析D-二聚体浓度临界值定为500 ng/ml(FEU), 症状出现24 h内其阴性似然比低达0.07, 能够安全的排除主动脉夹层。因此,D-二聚体被广泛用于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


2021-07-02_143346.jpg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的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


4.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常处于高凝状态,当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出现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栓形成(高凝状态)等疾病后,应积极考虑恶性肿瘤的存在。高水平的D-二聚体往往也提示肿瘤细胞血路转移活跃和肿瘤快速生长,因此常被作为恶性肿瘤的分期、预后等判断标准。


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 其表面出现破损或裂纹暴露内皮下脂质等成分, 可激活血管局部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导致体内D-二聚体升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二聚体浓度升高对ACS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对于确诊ACS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抗心肌缺血治疗。


2021-07-02_143400.jpg


来源:心希望快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