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服用阿司匹林,记住这3个“千万不能做”和“一定要做”|“神药”再登《柳叶刀》引热议

2020-06-16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提示:文末可下载《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原文。


本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新近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为阿司匹林抗肿瘤“再添添石锤”,研究结果指出:携带遗传性突变的肠癌高危人群,连续服用阿司匹林2年以上,肠癌发病率可降低50%,且这种保护作用竟然能持续20年之久

不禁再次引发业内人士感慨,果然是“神药”阿司匹林!


“床头三宝”的救命药,还有强大的预防功效?

尽管近年来阿司匹林在各个疾病领域“大显身手”,但其实追本溯源,一说到阿司匹林,真正让其成名、第一时间联想到还是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广泛应用。

为此阿司匹林还有一个别称:“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网传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

除了急救,为预防各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有许多人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真有这么神奇吗?
先得搞清楚这几点





三大误区




很多人是通过“自诊”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刊登过一项涉及6.8万名患者的研究即指出,超过1/1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1. 自我诊断,买一瓶就吃

如果未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不可擅自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或卒中风险取决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种因素。如果医生对患者心脏病和卒中风险评估不准,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当。当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随意停用,也需经过专业评估。

新版《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文末可下载原文】指出,40~70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以下7条危险因素,你“中招”了吗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6.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 吸烟;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 肥胖,体重指数(BMI) ≥28 kg/m2;

  •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不推荐对一级预防对象常规进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


2. “神药”阿司匹林,吃了就能防病?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地西泮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领域的作用很大,包括退热、解痛、近年来不少大型研究结果还显示其有抗肿瘤的潜力,因此有时阿司匹林的作用会被夸大。但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并非万能药物。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以下3类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这3类人群,不建议!



  • 年龄>70岁或<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 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 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更不要以为吃了阿司匹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单纯靠服药就可以预防疾病。

3. 床头救命三宝,一胸痛赶紧就吃点?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真有这么神奇吗?

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20%~30%。

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

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300 mg,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三项注意




1. 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合适的剂型,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每日75~100 mg为适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阿司匹林,这样可减低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阿司匹林该什么时候吃,也是患者关心的问题。如果是“肠溶片”,最好饭前吃;若不是肠溶片,为避免刺激胃,放在饭后吃。至于具体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吃好,目前并无定论,专家建议,阿司匹林每天服用的话,固定在同一时间服用即可!


2. 与其它药物合用,要遵医嘱

阿司匹林与其它药物有相互作用,而心血管血管疾病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服用着多类药物,因此患者就诊时,一定要完整、准确向医生交代服药史。



①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②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③ 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④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
⑤ 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

⑥ 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3.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需关注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出血和溃疡,其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



①局部损害;

②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量阿司匹林长期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老年人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膜损伤,尤需警惕。

此外,对于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属服用阿司匹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禁用。

为预防阿司匹林所致的胃肠出血并发症,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采取预防性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合用。

除了胃肠道损伤,阿司匹林会导致痛风复发、引起哮喘,但发生率低,不用担心。但需要强调的是,本身有痛风、哮喘、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用药一定要问医生。

阅读原文,下载共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