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技能|呼吸肌功能评估和治疗策略

2021-10-2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呼吸是围绕在肺脏周围的半刚性风箱型肌肉群。常规的呼吸肌包括吸气肌:膈肌、肋间肌(内、外)、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呼气肌:腹直肌、肋间内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


几乎所有与肋骨和胸腔相连的肌肉都可能参与到呼吸运动中,但只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动员这些肌肉参与呼吸,如脊髓损伤后、严重的呼吸窘迫等。



• 膈肌下沉,中心腱向下压迫肝脏和胃,它们就像一个支点,通过膈肌(杠杆)将与之相附着的肋骨向外翘起。

• 膈肌收缩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动。

 膈肌下沉压迫腹腔,导致腹内压升高,也可以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818140804.png


胸廓是一种半刚性的结构:肋间外肌收缩为胸廓提供刚性可以对抗由于膈肌下沉胸腔负压引起的胸廓塌陷的趋势,肋间内肌也可以为胸廓提供刚性,尤其在举重、推、拉动作中。


微信图片_20210818140807.png

吸气运动

◎只有吸气肌收缩才会引发吸气运动,因此吸气是一个主动过程;

◎膈肌是主要的吸气肌,平静吸气时膈肌约下降1~2cm,深吸气时可达7~10cm;

◎平静吸气时膈肌的贡献约占2/3,其余部分依靠肋间外肌完成。


呼气运动

◎肺脏本身的回缩力和肺泡内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共同构成平静呼气的动力;

◎平静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不需要呼气肌的参与;

◎用力呼气时肋间内肌使胸骨向下,肋骨向内移动,同时腹壁肌收缩,压迫腹腔气管向上推动膈肌。

微信图片_20210818140810.png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呼吸困难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努力地增加,或者通气不足感,它常常在健康人群的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发生。但是在散步、上楼甚至如厕过程中也会诱发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才成为显著的失能。临床中能引发呼吸困难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为:COPD、心衰、哮喘。


呼吸的节律发生器位于脑干。通过脑的其他区域和胸腔提供的输入,产生一个平稳而精细的基本呼吸模式,静息呼吸期间吸气中枢的神经元驱动吸气,直到达到胸腔感受器的临界抑制水平或更高,运动神经元切断其输出,随后被动呼气开始。

微信图片_20210818140814.png

人们对呼吸中枢驱动力与呼吸系统做功程度之间拥有一种高效的反馈机制。若两者不匹配,则产生一种不适感,即呼吸困难。这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产生的机制,也由感受器释放信号进行双向调节。因此呼吸困难的强度,取决于呼吸肌的长度(容量)和张力(压力)是否与中枢下达的通气需求相匹配。其匹配程度越高,则越不易感到呼吸困难。


吸气肌训练(IMT)

由于容量-压力关系,吸气肌力量训练必须在负荷和吸气量间达成折中。吸气肌力量训练与其他骨骼肌训练不同,中等负荷和中等程度的收缩可以同时增加最大吸气压(MIP)和峰值吸气流速(PIF),吸气肌肉和其他骨骼肌一样遵循超量恢复理论和用进废退原则。

呼吸肌训练的方法

• 抗阻吸气流速(IFRL)

通过一个变径孔吸气,孔径越小,负荷阻力越高。

•  吸气压阈值负荷(IPTL)

要求个体产生足以克服负压负荷并开始吸气的吸气压,通过负重活塞、电磁阀或恒定负压系统来实现。

•  自主过度通气(VIH)

维持较高的目标通气量30min;

为防止低碳酸血症,可通过增加无效腔或更精密的仪器来实现;

增加呼吸肌耐力。

禁忌证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IMT之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但存在气压性创伤相关事件的理论风险。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应谨慎运用:

•  既往有自发性气胸病史;

•  由于创伤性外伤尚未完全愈合造成的气胸;

•  尚未完全愈合的耳膜破裂或耳膜的其他任何病况;

•  哮喘患者中的不稳定型哮喘。


来源:呼吸道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王思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