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TTAGGG)-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的“ 生命时钟”。众所周知,端粒与衰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
当地时间9月1日,欧洲和国际肥胖会议上在线上召开。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业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与衰老有关的染色体变化。
来自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与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会使其端粒长度缩短一倍。
该研究以: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hort telomere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of 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为题,发表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杂志。
众所周知,端粒缩短是细胞水平上生物衰老的标志。之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饮食是促使细胞加速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早期研究指出,端粒缩短可能与含糖饮料、加工肉类和其他富含饱和脂肪和糖的食物存在联系,但这些研究尚未得出因果结论。
超加工食品是一种工业生产的食物,由油、脂肪、糖、淀粉和蛋白质的混合物组成,它们几乎不含全天然食物,且通常包括大量人工调味剂、色素、乳化剂、防腐剂和其他为增加保质期和利润率的添加剂。
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超加工食品与高血压、肥胖、抑郁症、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除了年龄因素以外,这些疾病通常与已知影响端粒长度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一项涉及886名参与者(645名男性和241名女性)年龄在57-91岁之间的横断面研究,该研究历时19年。
由于涉及到参与者自我饮食报告数据的质量,该研究团队要求研究对象仅限于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参与,以避免一些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的混杂因素。
参与者的端粒酶数据是在基线时(2008年)通过实时qPCR从唾液样品中测得。随后每两年提供一次关于他们饮食习惯的详细数据。根据对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参与者被平均分为四组(低、中、中高和高)。
研究结果显示,高摄入量组的人更有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家族史。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有较少的与地中海饮食相关的食物,如高纤维食物、橄榄油、水果、蔬菜和坚果。
与最低摄入超加工食品组相比,另外三组人端粒缩短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29%、40%和82%。
研究团队强调,虽然研究结果显示出食用超加工食品与端粒长度缩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他们仍表示这项研究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尽管调整了几项潜在的混杂因素,但仍存在其它不能排除的混杂因素。另外,因为研究的设计是横断面的,因此因果关系无法推断,以及样本量相对较小等。
该团队希望在更大的纵向研究中进一步研究以确认这些观察结果。
论文链接: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