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9月13-17日,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召开。作为肿瘤领域最具权威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再次云集全球肿瘤大咖、汇聚领域最新进展。
在当地时间9月15日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简短口头报告专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文斌教授就“SYHA1813, 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 1-3/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CSF1R)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研究发表了简短口头报告。2023 ESMO年会中,李文斌教授曾报告此项研究在复发性脑膜瘤队列的数据,详情可见“2023ESMO 中国E声 | 创新药初现曙光,复发性脑膜瘤或有药可依”。
在本届大会中,李文斌教授进一步报告了这一研究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成果,并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采访,就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和经验分享,精粹如下。
在2023年ESMO年会中,我们团队报告了SYHA1813在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中的Ⅰ期临床研究成果,今年我们报告的是这一药物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数据。SYHA1813是一种口服药物,随着医疗水平和治疗需求的提高,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可以口服的药物,尽量不肌注;可以肌注的药物,尽量不静脉注射。这也是药物研究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SYHA1813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数据,在研究纳入的38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8.4%,疾病控制率(DCR)率达到52.6%。这项Ⅰ期临床研究目前已经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趋势,将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的扩展研究以完善数据,并准备开展Ⅱ期临床研究。
对于脑膜瘤来讲,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治疗药物是替莫唑胺,但恶性脑膜瘤目前尚无推荐用药。所以,SYHA1813在脑膜瘤中的成功有望成为世界上推荐用于恶性脑膜瘤治疗的第一个药或者最早的药物之一。在去年ESMO年会中报告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扩展研究,很快将启动Ⅱ期临床研究,希望这项关键的研究可以得到较好的数据,来推动药物的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目前,全世界的神经肿瘤学家都在研究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本次ESMO年会中,我的另一项口头报告也展示了BRAF治疗脑肿瘤的良好疗效趋势。我们团队也正在开展其他的一些药物临床试验,大概有二三十项,在这些药物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了很多有潜力的新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来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药物应用于临床。
全世界最大的两个肿瘤领域学术会议,一个是美国的ASCO年会,另一个就是欧洲的ESMO年会。我们团队近期也经常在欧洲的学术会议中发布研究成果,能连续两年在ESMO年会发表口头报告是非常不容易的。去年和今年,我都有两项口头报告,能代表中国同道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十分荣幸。
我们这个团队深耕神经肿瘤药物治疗领域,成立于2018年,收到了国家和医院的高度重视。2020年,我们获批国家重点专科,这个专科以临床试验为特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这么多临床研究,团队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的定位是以临床研究为主的学科,并在2020年成为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的首批试点,目前已经有15张床位专门用于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这个病房最大的特点是患者数据以临床试验方案为指导,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区使用率等数据,不受常规医疗限制,这就为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我们非常感谢国家和北京市主管部门以及医院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正是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创新药物的研发速度才得以提升,国内患者也必将会因此获益。
Abstract Title:SYHA1813, 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 1-3/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CSF1R)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研究标题:SYHA1813,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讲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李文斌
摘要号:446MO
时间:2024年9月15日,CEST
专场:中枢神经系统简短口头报告专场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预后较差。目前很少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复发后的生存期。SYHA1813是转移中口服多激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VEGFR1-3/CSF1R,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肿瘤微环境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项Ⅰ期研究(ChiCTR2100045380)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队列的初步结果。
研究纳入年龄≥18岁,卡氏功能状态评分≥60且组织学证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年患者。患者接受5个剂量水平的SYHA1813治疗,每日1次(10、15、20、25或30mg)。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SYHA1813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根据RANO标准评估肿瘤反应。不良事件(AEs)按照CTCAE标准(5.0版)分级。
截至2024年3月7日,共有38例符合条件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入组。13例患者(34.2%)复发一次以上,9例患者(23.7%)接受了VEGF/VEGFR靶向治疗。客观缓解率(ORR)18.4%(7例部分缓解,95%CI,7.7~34.3%),疾病控制率为52.6%(7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95%CI,35.8~65.0)。中位随访9.5个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4.1个月(95%CI 2.3~5.3;65.8%事件),总生存(OS)期未达到(47.4%事件),12个月时OS率为61.8%(95%CI 42.3~76.4%)。
共17例(44.7%)患者报告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3级的TRAEs中,高血压(28.9%)和血小板减少(10.5%)至少发生于两例患者。研究者认为没有药物相关死亡发生。
SYHA1813在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方面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李文斌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副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
中国药促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Cancer Biology & Medical》编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总编辑
《医学参考报神经肿瘤专刊》主编
北京市中西医双领军专家
主要从事颅内恶性肿瘤的化疗和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主持两项国家十三五重点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
审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李文斌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