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分子分型指导精准施策,三代ALK抑制剂重塑靶向治疗格局

2025-08-18作者:曹正歌资讯

8.6 金句海报.jpg在肺癌诊疗领域,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已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策略。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四位权威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全病程管理的关键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呼吸科李咏教授:MDT协作与肺功能全程管理

李咏教授强调,呼吸科在MDT团队中承担影像学解读与病理分析的协调角色。对于合并COPD的患者,术前需通过CAT评分、六分钟步行试验等工具精准评估慢阻肺(COPD)患者肺功能储备,对合并间质性肺炎者采用ICS抗炎治疗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针对肿瘤阻塞气道引发的阻塞性肺炎,需优先控制感染并通过介入手段恢复气道通畅性。李勇教授特别指出,放化疗后需密切监测免疫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科李建军教授:脑转移精准筛查与AI诊断

李建军教授提出,ALK阳性患者需常规进行增强磁共振(MRI)筛查脑转移,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平扫T1/T2加权序列结合DWI可替代增强扫描。他特别分享了肺癌脑转移的典型影像特征: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伴血管源性水肿,需与胶质瘤鉴别。此外,李建军教授肯定了AI在肺结节早期识别中的潜力,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将漏诊率降低至2%以下。

胸外科田义涛教授:新辅助治疗人群筛选与挑战

田义涛教授明确新辅助治疗三大获益人群: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者(如侵犯大气道)、合并严重慢阻肺无法耐受手术者,以及术后复发高风险患者。他以临床案例说明,新辅助治疗可使T3期患者降至可切除阶段,显著减少肺叶切除范围。挑战在于平衡治疗强度与生活质量,需通过术后病理评估(如MPR/PCR率)优化方案。田毅涛教授强调,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是未来方向。

肿瘤科彭平教授:靶向与免疫治疗双突破

彭平教授系统梳理了三大通路进展:EGFR通路三代TKI药物中位PFS达18.9个月,OS突破3年;ALK通路三代抑制剂五年PFS率60%,预测PFS超10年;ROS1通路新药中位PFS达35.7个月。免疫治疗方面,新辅助免疫+化疗方案使患者PCR率提升至30%,双抗药物AK112在PD-L1阳性人群中位PFS达11个月。彭平教授指出,免疫辅助治疗已证实可带来生存获益,未来需探索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

结语

四位专家的分享凸显了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全程管理”的诊疗理念。从MDT协作到分子分型指导治疗,从脑转移早期筛查到免疫治疗突破,多学科融合正为患者构建更完善的生存保障体系。临床实践需持续整合前沿进展,推动肺癌诊疗向更精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