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张珉
2019年8月30日,第 10届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 APPLE 2019 )会议在日本札幌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是"HCC管理的新证据和新结果"。在本次会议中,拜耳秉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携手众多国内专家共聚一堂,举办拜耳学术会议。在会议中,各位专家相互探讨,持续深化在肿瘤领域的探索研究,用学术成果在国际舞台上打造“中国声音"。
大会伊始,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吴利群教授、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刘瑞宝教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张珉教授做开场致辞。张珉教授则讲到拜耳公司的索拉非尼也好,仑伐替尼也好,免疫治疗也好,都是一个标杆式、里程碑式的药物,因为它撕开了肝癌治疗时代的一个口子,且更多的药物是内科与外科相结合。此次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各位领域内的专家在日本与国内专家共同探讨,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为肝癌领域建言献策,助力肝癌领域稳步前行!
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0%以上,其发病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在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甚至包括日本、韩国等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均有相似的肝癌发病机制,因此,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开展的相关研究,对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价值。
已有越来越多研究数据表明,肝癌患者越早期联合靶向治疗越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我国有研究显示,在首次TACE治疗后即开始联合靶向治疗远比TACE治疗无效后再使用靶向治疗,临床获益要多。因此,肝癌的治疗愈发倾向于早期联合靶向药物。
对于肝癌靶向治疗,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明确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能够从治疗中获益的目标人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开发指导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时通过客观指标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肝癌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我国患者样本量大,必然会获得更多数据。因此,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了越来越多声音,进行了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国际交流以及我国学者培养模式的改进,高质量的研究数据也逐渐增多,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基数较大,很多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都选择在中国进行,这也是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越来越多声音、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
本次学术会议不仅携手中国肿瘤领域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原创研究,打造学术分享交流平台,使得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规范化诊疗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在国际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对于肝癌治疗领域的见解与不凡,创造无限精彩未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