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遗传性心肌病与这种基因变异有关!

2020-09-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心肌病

Obscurin 是一组由OBSCN 基因编码、主要在横纹肌组织中表达的结构蛋白。

多项研究提示,OBSCN 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多种遗传性心肌病相关。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等发表文章指出,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许多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患者中存在多种多样的OBSCN 基因变异,但大多缺乏有关其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2007 年,一名日本青年被发现携带R4344Q 杂合突变并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

有研究人员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74 例中国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鉴定出6个全新的罕见OBSCN 基因变异,均为杂合子致病,其中4 个为靠近N 端的移码突变,2个为靠近C 端的点突变,而在2 000 例正常对照者中不存在上述变异,因此这些基因变异高度可疑致病。

在一项对30 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者心肌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研究中,4 个样本检测出OBSCN 基因突变,其中3 个考虑为可疑的致病突变,导致obscurin 表达量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45%~72%),而正常对照、非OBSCN基因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之间的obscurin 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提示OBSCN 基因突变可能通过单倍体不足的机制致病。

在左心室致密化不全、远端肌萎缩等疾病中,也有少数OBSCN基因突变的报道。

此外,有临床研究表明,携带OBSCN 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甚至扩张型心肌病,提示OBSCN 基因的多态性在肿瘤心脏病学研究中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生物标志物,包括一些应用转录组学或代谢组学检测到的标记分作为早期识别和诊断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重要手段,正逐渐被临床认可和重视。

作者强调,如果能从基因水平识别出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高危人群,就能预先针对性地调整化疗方案和采取预防措施,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总之,基于正常人群和心肌病患者的基因测序研究发现,OBSCN 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这些OBSCN 基因变异体与心肌病的关系,探究可能的致病机制,寻找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的靶点。

来源:王远玭,吴炜,张抒扬. Obscurin及其相关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 815-819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