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萍教授团队MINT研究解读:对住院的心脏病患者输血使血红蛋白浓度保持在10 g/dl以上可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丨AHA23

2023-11-1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


AHA23专题报道

2023年11月11-13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3)在美国费城以线下的形式举办,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将持续为各位报道AHA23最新资讯。


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薛亚军 张萍



前言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3)于11月11-13日在宾夕法尼亚的费城举办,这是全球心血管最新科学进展、研究和循证临床实践更新重要的学术交流会议。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10分, 来自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市罗格斯大学、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的教务长和杰出医学教授Jeffrey L Carson,作为研究主席和首席研究员公布了MINT研究结果,这是一项国际性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在血红蛋白水平<10 g/dl的心脏病发作患者中,输血次数少且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8 g/d;与输血次数多且为维持10 g/dl相比,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否不同。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研究背景




贫血在心脏病患者中很常见,血红蛋白水平正常人群为男性≥13 g/dl,女性≥12 g/dl;


先前关于心脏病住院患者输血策略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医生们认为,多输血可以增加心脏供氧量,改善治疗效果。然而,输血过多可能会增加体液超载和罕见感染的风险。


因此心脏病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存在争议,已有临床试验表明,只在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在7~8 g/dl时才输血的策略,被广泛采用。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可能受益于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


这种对何时给心脏病患者输血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这项名为心肌缺血和输血(MINT)的试验。



研究方法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在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144家医院招募了350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72岁;45%的女性;55%男性;在心肌梗死发作的同时,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 g/dl。


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限制或自由输血策略:自由输血策略中,输血使血红蛋白在出院或30天内维持在10 g/dl或以上;限制性输血策略中,只有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8 g/dl时才允许输血,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 g/dl或心脏症状无法通过药物控制时,强烈建议输血。


许多受试者还有其他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发作史(33%)、心力衰竭史(30%)、糖尿病史(54%)和肾病史(46%)。


主要试验终点是试验随机化后30天内全因死亡和复发性心脏病发作的总和。


次要结局包括主要结局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全因死亡、心脏病发作、因心脏复发性症状导致的非预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或30天内因心脏相关诊断再次入院的综合结果。


死因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不确定,其他试验结果包括心力衰竭和感染。



研究结果



限制性输血试验组的1749例受试者中有295人(16.9%)经历了心脏病反复发作或死亡,而自由输血组的1755例受试者中有255人(14.5%)。


与自由输血治疗组(3.2%)相比,限制性输血治疗组(5.5%)心脏死亡更为常见。


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其他30天临床结果相似,表明更多自由输血没有过多的风险。





研究分析



虽然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但研究表明,对住院的心脏病患者输血使血红蛋白浓度保持在10 g/dl以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为评估心脏病发作后输血阈值的最大试验,其结果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治疗心脏病发作伴贫血患者的决策。



总结



“低红细胞计数或贫血在心脏病住院患者中很常见,”研究作者Jeffrey L. Carson医学博士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更自由的输血方法可能对这些患者有益,而不会带来重大风险。研究结果需要细致入微的解释。虽然试验没有在两种输血策略的主要结果上产生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结果表明,在没有过度风险的情况下,自由输血可能有益。”


MINT的结果表明,对于心脏病发作合并贫血的患者来说,自由输血策略可能是最谨慎的方法。


薛亚军副教授

          薛亚军副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科研重点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机制研究及心脏瓣膜病智能诊疗辅助系统研发,以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跨学科专项课题、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等项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骨干人才,曾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第二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技术创新奖”,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及秘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冠心病专业组副组长,北京市昌平区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副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数字诊疗分会常务委员,ASIA PACIFIC STRUCTURAL HEART DISEEASE Silver Member,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心电学组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等。担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obotics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等杂志编委。




张萍教授

        张萍教授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副院长 


擅长心律失常及疑难心血管疾病诊治,特别在心脏性猝死防治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精准治疗、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研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信息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分会主任委员等。


《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电子版)》、《临床心电学杂志》、《PACE》、《Cardiology Discovery》编委。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基金资助。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等,曾获“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