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威海田致洲儿科 田致洲
血常规检查是儿科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化验检查项目,检查中有时会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那么,该如何分析呢?
首先,我们说一下,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如何判断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
判断标准 | 2周-1岁 | <1.0x109/L |
大于1岁 | <1.5x109/L |
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分为轻、中、重度,<0.5x109/L为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x109/L为中度,1.0-1.5x109/L为轻度。
发现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应该从以下几点分析:
病毒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首位病原,而病毒感染也是引起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这种情况一般会在感染后7天左右恢复正常,无须担心。
药物影响。免疫抑制性及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果宝宝在服用此类药物停药后可以恢复。
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会影响骨髓造血,正常的粒细胞生产会受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也会受到殃及。
免疫破坏。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SLE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存在需要排除免疫性疾病。
慢性活动性病毒感染。EB病毒、CMV慢性活动性感染会影响骨髓造血导致粒细胞减少,同时血小板、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
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些少见原因,比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非常罕见,确诊需要通过基因检查。中性粒细胞减少现象在儿科非常常见,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暂时性减少,可自行恢复,定期复查血常规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殊处理。
来源:儿科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