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维协同管控 临床实证领航——A+C复方制剂为高血压管理筑牢健康防线

2025-05-06作者:WW资讯
专家介绍


图片1.png

何旭瑜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内科,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女性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学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秘书

广东省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高血压防治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已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多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约15分。临床擅长于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的诊治。


当前,高血压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45亿,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其治疗率仅为45.8%,控制率更是低至16.8%1。这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数患者正暴露于健康风险之中。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会对人体多个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显著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高血压综合管理策略,已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当务之急。 


整体把控:深入剖析高血压病理机制与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涵盖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2。其中,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RAAS系统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精准调节心脏泵血效率与血管收缩程度,一旦该系统失衡,便会导致血压异常升高。血压持续升高所引发的危害,如同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波及眼底、心脏、肾脏、微循环、大动脉和中小动脉以及大脑等各个重要靶器官。一项涉及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的前瞻性观察研究清晰表明,从115/75mmHg到185/115mmHg的基线诊室血压变化,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呈连续、独立且直接的正相关关系3。这充分说明,血压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着重强调,在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过程中,对靶器官损害的评估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具体而言,心脏方面需借助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肾脏评估涵盖尿常规、血肌酐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肾脏和双肾血管彩超;脑部检查可采用CT或MRI结合认知功能量表;眼底检查依靠眼底镜;大血管评估则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踝臂指数(ABI)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患者靶器官的受损情况。



科学施策: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核心准则与药物选择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高血压综合管理构建了全新的理念框架,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式升级。这一理念包含三个核心维度:其一,针对血压升高本身实施降压治疗,即分级管理;其二,对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分期管理;其三,致力于纠正和治疗高血压的病因,即分型管理。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模式,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精准、更有效的指导。 在高血压治疗的诸多目标中,血压达标无疑是首要任务。《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对于65-79岁的老年人群,降压目标初步设定为<140/90mmHg,若患者身体能够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ASi)是常用的一类药物,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备受关注。然而,二者在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ACEi不仅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还能升高血管紧张素1 - 7(Ang1 - 7)、缓激肽和一氧化氮(NO)4,同时激活ACE2活性5,通过扩张血管、抗增生等作用,有效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对心血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ACEi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临床优选:A+C单片复方制剂的卓越优势与显著疗效


2024年发表于《柳叶刀》的ESPRIT研究6揭示,为实现强化降压目标,超半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在众多药物联合方案中,由ACEi/ARB与钙通道阻滞剂(CCB)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脱颖而出。这种组合凭借机制互补、协同增效、减少副作用等优势,成为高血压治疗的理想选择,并得到了《2024 ESH高血压指南》《2021 WHO指南》《2020 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以及《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SPC作为ACEi + CCB SPC的典型代表,不仅获得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WHO降压基药目录》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相关研究显示,无论是对于血压轻度升高还是血压显著异常的患者,培哚普利/氨氯地平SPC都能发挥强效降压作用。经过12周的治疗,其血压达标率高达93.5%。 


ASCOT经典系列研究更是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SPC的长期疗效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7-10。在ASCOT 5.5年的随访中,使用该方案治疗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24%,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1%;在21年的长期随访中,总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培哚普利/氨氯地平SPC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还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心血管长期获益。 



血压异常升高引发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健康。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以ACEi/ARB + CCB SPC为代表的治疗方案凭借其科学的机制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得到了众多权威指南的认可。相较于ARB,ACEi在作用机制和临床证据方面更具优势,而培哚普利/氨氯地平SPC更是凭借强效降压和长期心血管获益的特点,成为高血压患者的优选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高血压的综合管理策略将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筛查、精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有望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7):603-700.

2.Currie G, et al. Curr Hypertens Rep. 2016;18(7):54.

3.Lewington S, et al. Lancet. 2002;360(9349):1903-1913.

4.Lévy BI, et al. Am J Hypertens. 2022;35(4):293-302.

5.Huang ML, et al.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0;37(1):e1-e6.

6.Liu J, et al. Lancet. 2024;404(10449):245-255.

7.Dahlöf B,et al. Lancet. 2005;366(9489):895-906.     

8.Gupta A,et al. Lancet. 2018;392(10153):1127-1137.  

9.Whiteley WN, et al. Stroke. 2021;52(10):3088-3096.

10.Gupta A, et al. Eur Heart J. 2024;45(13):1159-1169.




本文由何旭瑜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