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oesophagus)系指与食管相通的囊状突起。
其分类比较繁杂。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
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又分为:牵引性、内压性、牵引内压性憩室。
根据憩室壁的构成可分为:真性憩室(含有食管壁全层)和假性憩室(缺少食管壁的肌层)。
此外尚可分为:先天性憩室和后天性憩室。
食管憩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咽食管憩室系咽食管联结区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在环状软骨近侧的咽后壁肌肉缺陷处膨出而成,又称为Zenker’s憩室,也叫咽囊(pharyngeal pouch)。
上食管括约肌(UES)是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和食管上端环状纤维所共同组成,其主要功能有:
(1)保持静止状态下食管的关闭,防止食管内容物反流进入咽部,使气管、支气管免受来自食管内容物的侵袭。
(2)阻挡空气吸入食管腔内,防止呼吸引起的食管扩张。
(3)吞咽时立即开放,保证适量的食团迅速通过咽部进入食管。
(4)UES的后壁即下咽缩肌的斜形纤维和环咽肌的横行纤维之间存在着一个缺乏肌层的三角形薄弱区,在吞咽时LES未能协调地充分弛缓,致使该薄弱区内压急剧增加,导致局部黏膜自薄弱区疝出,形成内压性假性憩室。
食管中段憩室多发生于气管分叉处的食管前壁和前侧壁。
其形成与邻近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炎症、瘢痕收缩有关(尤其是结核性炎症),致使食管壁向外牵引而形成牵引性憩室。
膈上食管憩室确切的病因不详,常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弥漫性痉挛、膈疝、Barret食管并存,可能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食管不同部位的憩室,临床表现各异。但憩室患者常并有胃食管反流、食管痉挛、炎症和溃疡,少数病例合并出血、穿孔甚至肿瘤。
有的病例合并异物损伤、糖尿病、硬皮病和结核等,在诊疗过程中,务必注意。
X线吞钡检查:
由于小憩室有可能被充盈钡剂的食管所掩盖,因此应当移动体位进行详细观察。
Zenker’s憩室好发于左侧壁,因此采取左侧斜位易于发现,若转动头部向左侧则更易显示,早期憩室呈半月形膨出,后期憩室呈球形,垂于纵隔内。憩室巨大可压迫食管,憩室囊内有食物残渣时可见充盈缺损并发炎症时黏膜粗糙紊乱;
食管中段憩室可见漏斗状、圆锥状或帐篷状光滑的膨出物;
膈上食管憩室多为单发,少数为双发,3个以上的憩室非常少见。
食管憩室的X线检查具有特征性,不易与其他病症相混淆。
内镜检查:
对Zenker’s憩室患者检查时要格外小心,因其误入囊内可造成穿孔,食管中段憩室常由胃镜检查首先发现,胃镜检查不但可以发现憩室的大小,而且可以准确观察其囊壁有无并发糜烂、出血、溃疡或癌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可以提供帮助。
文章转载自胃肠病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