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可以预防吗?
如何应对卵巢早衰
已经确诊了卵巢早衰,还有怀孕的希望吗?
解释这个概念之前,先说一说卵巢的功能。卵巢主要有两个功能:排卵和分泌激素。
健康女性的卵巢每个月都会发育 3~11 个卵泡,最后由最优势的那个卵泡排出一个卵子,其他的则自行退化。
同时,卵巢还要分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及部分雄激素)和一些多肽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调控卵泡发育、月经来潮、水钠排泄、骨基质代谢等生理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母细胞的数量逐渐下降,质量也渐渐降低,当卵巢无法再排卵和正常分泌性激素时,月经逐渐减少、紊乱直至彻底停止,这个过程就是绝经。
绝经后,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反应,短期反应如潮热、失眠、焦虑、抑郁、阴道干涩、性功能减退等;长期反应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这些都和绝经后的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我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为 49.5 岁,80% 在 44~54 岁之间。绝经年龄如果比 44 周岁还要更小一些,也仍然在正常范围,但如果小于 40 周岁,那就结束得过早了,这就是卵巢早衰(现称作“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仍使用旧称)。
绝经年龄比平均水平提前了十年以上,任谁也很难轻松接受如此残酷的打击。那么卵巢早衰可以预防吗?
想要预防,自然得先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卵巢早衰。然而很遗憾,75%~90% 的病例都无法知道病因。目前确知的导致卵巢早衰的因素有遗传因素、手术损伤、射线和某些药物(如放化疗治疗)、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其他一些生活因素如吸烟和被动吸烟、青春期更短的月经周期、长期夜班工作等可能会使绝经年龄稍有提前,如吸烟可以让绝经年龄提前 2 年左右。
但尚缺乏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些生活因素可以像那些直接损伤卵巢的因素一样,大幅度提前绝经年龄、导致卵巢早衰。
所以,避免接触会损伤卵巢的放射线及药物、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即时治疗、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三点就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预防措施。
至于市面上的那些卵巢保养项目则不用考虑了,卵巢功能衰退的原理尚且没被研究出来,他们如何知道怎样的“保养”有效呢?
此时再看文章开头的那条新闻,您应该也能觉察到问题所在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对于健康的意义固然毋庸置疑,但如果将卵巢早衰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简单粗暴地归咎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合适的。
这样做不仅会增加普通人的焦虑和病人的负疚感,还可能妨碍我们探寻致病的真正原因。
着手应对之前,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确定自己是否处于“异常”的状态。除了卵巢早衰之外,40 岁以下导致月经紊乱或闭经的原因还有很多,而 40 周岁以上,虽然不会“早衰”,但月经紊乱或者闭经未必就是绝经,还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其他问题。
归根结底,大家进行自我判断时,还是需要掌握一条更为简单粗暴的规则。最稳妥的办法是:月经推迟首先排除怀孕,月经异常最多三次以上一定要及时就医,然后该检查检查,该治疗治疗,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如果确诊了卵巢早衰,就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卵巢早衰有希望逆转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卵巢早衰,是卵巢提前衰竭,想逆转这个结局,等于是让一个普通的身体器官“返老还童”,至少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做到。
那么既然如此,还治疗什么呢?
应对疾病,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目标:一是直接治愈疾病,二是让疾病的伤害无效化。
眼下我们无法治疗卵巢早衰,就需要解决卵巢早衰带来的问题。如前文所说的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泌尿生殖器萎缩、性功能障碍、以及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和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的绝经后症状,卵巢早衰的人身上都会出现。
所以治疗的原理和思路其实也很清晰:排除禁忌证后,用安全剂量的激素接上卵巢的班,完成它未完成的使命,继续支持身体的各个器官正常运作,一直维持到平均绝经年龄就好了。
研究结果也证明,这样的治疗方案对于缓解雌激素低落的症状、促进骨骼和心血管健康都有确切的益处。
当然,患者本人也要注意通过适度锻炼、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等方法增强体质,减少骨质丢失的风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就可以了。
所以,卵巢早衰的朋友也不用太悲观,无论什么问题,总是有应对办法的。
事实上,仍然有 5%~10% 的人能在确诊卵巢早衰后自然受孕。虽然和正常的育龄期女性相比,这个受孕率低得有些可怜,但总算是没有毁掉所有卵巢早衰的女性做母亲的希望。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尽早妊娠或者冻存卵子做试管婴儿也是可行的办法,确诊后想再取出自己的卵子则比较困难,因为卵巢中剩余的卵母细胞已经很少了。
作者:飞刀断雨
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