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内镜下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效的治疗方式。说到内镜下硬化剂或组织胶的注射,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注射针。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并合理应用,是保证治疗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前提。理想的注射针,应该针芯粗细和长短合适、鞘管软硬适中,同时透视性要好。针芯过粗,会导致注射后针孔出血严重(特别是单纯硬化剂注射后);针芯过细,会导致注射的过程中推注困难,在推组织胶的时候出现堵针,临床常用的23G或25G注射针是相对理想的注射针。针芯可伸出鞘管的长度,一般以3-6mm为宜,过短导致不能刺破血管壁,过长则易贯穿血管,导致黏膜下注射,甚至注入肌层,引起溃疡、坏死、穿孔等并发症。
目前常用的注射针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注射针其针芯伸出后,外鞘管和针芯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角度,类似如下的锥形,外鞘通常不会跟随针芯一起戳入血管内,当然,除非你很暴力地把外鞘管往血管里面捅。
这种形态的注射针,注射针芯伸出鞘管时,针芯与鞘管形成一种钝头锥,鞘管一般不会轻易戳入血管内
第二种注射针可以分节段性的向外伸出,在使用第二种注射针的时候,助手尤其需要注意,不能把针伸出来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圆锥形,这样的后果是注射针鞘会轻易刺透血管,导致注射完毕后,在血管上形成一个大窟窿,不可避免的形成术后大出血,最终止血失败。
第二种注射针呈节段性,注射针完全从鞘管中伸出时,会形成一种平滑的锥形,很容易将注射鞘管戳入血管,因此,在使用时,仅仅伸出注射针即可,不要将注射针的第二级也伸出鞘管
因此,在使用这种注射针的时候,助手需要仅仅把针芯伸出外鞘管,而避免把注射针的第二级也一同伸出外鞘管。
穿刺血管成功后,食管或胃壁的蠕动,会造成注射针芯在血管内移动,引起针芯从血管中滑出或者刺破对侧血管壁,因此,在注射的过程中,应将针芯轻轻向上挑起,同时随着蠕动调整注射针深度。在挑注射针的时候,切忌用力过猛,若大力的向上挑起针芯,则有可能在血管上形成一条纵行裂口,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如果针芯从血管内滑出,不仅注射的硬化剂或者组织胶会漏出,还会引起注射的针孔出血。万一针芯从血管内滑出,则助手需立即将针芯退回至鞘管内,以避免注射针划破曲张血管,术者则可迅速用外鞘管轻轻压住出血点,如果血管内压力不大,多数可止血;若压迫止血失败,则可让助手再次伸出针芯至血管内,继续注射硬化剂或者组织胶。
如果刺入对侧血管壁进入黏膜下层或者肌层,则引起黏膜下注射或肌层注射,这样不仅止血效果不佳,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不论是向上挑针,还是压迫出血点,甚或注射穿刺的深度,都需要拿捏好火候。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张明
文章首发自消化科医生张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