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EGVB内镜下治疗注射针的选择和使用 | 今日技能

2021-04-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内镜下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效的治疗方式。说到内镜下硬化剂或组织胶的注射,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注射针。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并合理应用,是保证治疗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前提。理想的注射针,应该针芯粗细和长短合适、鞘管软硬适中,同时透视性要好。针芯过粗,会导致注射后针孔出血严重(特别是单纯硬化剂注射后);针芯过细,会导致注射的过程中推注困难,在推组织胶的时候出现堵针,临床常用的23G或25G注射针是相对理想的注射针。针芯可伸出鞘管的长度,一般以3-6mm为宜,过短导致不能刺破血管壁,过长则易贯穿血管,导致黏膜下注射,甚至注入肌层,引起溃疡、坏死、穿孔等并发症。

目前常用的注射针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注射针其针芯伸出后,外鞘管和针芯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角度,类似如下的锥形,外鞘通常不会跟随针芯一起戳入血管内,当然,除非你很暴力地把外鞘管往血管里面捅。

   

这种形态的注射针,注射针芯伸出鞘管时,针芯与鞘管形成一种钝头锥,鞘管一般不会轻易戳入血管内


第二种注射针可以分节段性的向外伸出,在使用第二种注射针的时候,助手尤其需要注意,不能把针伸出来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圆锥形,这样的后果是注射针鞘会轻易刺透血管,导致注射完毕后,在血管上形成一个大窟窿,不可避免的形成术后大出血,最终止血失败。

  

第二种注射针呈节段性,注射针完全从鞘管中伸出时,会形成一种平滑的锥形,很容易将注射鞘管戳入血管,因此,在使用时,仅仅伸出注射针即可,不要将注射针的第二级也伸出鞘管


因此,在使用这种注射针的时候,助手需要仅仅把针芯伸出外鞘管,而避免把注射针的第二级也一同伸出外鞘管。

穿刺血管成功后,食管或胃壁的蠕动,会造成注射针芯在血管内移动,引起针芯从血管中滑出或者刺破对侧血管壁,因此,在注射的过程中,应将针芯轻轻向上挑起,同时随着蠕动调整注射针深度。在挑注射针的时候,切忌用力过猛,若大力的向上挑起针芯,则有可能在血管上形成一条纵行裂口,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如果针芯从血管内滑出,不仅注射的硬化剂或者组织胶会漏出,还会引起注射的针孔出血。万一针芯从血管内滑出,则助手需立即将针芯退回至鞘管内,以避免注射针划破曲张血管,术者则可迅速用外鞘管轻轻压住出血点,如果血管内压力不大,多数可止血;若压迫止血失败,则可让助手再次伸出针芯至血管内,继续注射硬化剂或者组织胶。

如果刺入对侧血管壁进入黏膜下层或者肌层,则引起黏膜下注射或肌层注射,这样不仅止血效果不佳,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不论是向上挑针,还是压迫出血点,甚或注射穿刺的深度,都需要拿捏好火候。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张明

文章首发自消化科医生张明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