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口服药物VV116与Paxlovid治疗COVID-19的疗效比较
发表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IF(2022):158.5]
研究PI:宁光
通讯作者:赵任
第一作者:曹竹君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推荐理由
新冠病毒感染对全球造成巨大卫生经济负担,研发安全有效、临床可及性高的药物成为破解制约的重大问题。团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我国原研药物VV116治疗新冠疗效不劣于WHO推荐的Paxlovid且更安全,为全球防疫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研究解读
新冠病毒感染对世界各地造成巨大卫生健康负担,极大遏制全球经济发展。在2022年Omicron疫情大流行之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药物临床数据仍几乎空白,而WHO推荐的新冠一线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很大程度上在中国不可及,难以解决我国防疫需求,拥有国产原研、安全有效、临床可及的新冠抗病毒药物成为破解制约的重大科技问题。
项目团队结合已有体外数据,由上海药物所牵头研发口服小分子SARS-CoV-2 RNA聚合酶抑制剂,VV116。实验表明该药显著抑制新冠重要变异株包括Omicron活性,且人体试验显示安全可耐受。
在SARS-CoV-2 B.1.1.529(omicron)变异株引起疾病暴发期间,团队成员应急开展了一项Ⅲ期、非劣效性、观察者设盲的随机试验。针对进展风险高的有症状轻度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随机分配接受5天VV116或Paxlovid治疗。共计822名参与者接受了随机分组,771人接受了VV116(384人)或Paxlovid(387人)。
结果显示,VV116与Paxlovid相比,患者至持续临床康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天和5天[风险比(HR):1.17;95% CI:1.02~1.36],达成试验预设的非劣效性阈值。在至症状持续消退的时间和至SARS-CoV-2检测首次呈阴性的时间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截至第28天,两组均无参与者死亡或进展至重症COVID-19。VV116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axlovid组(67.4% vs. 77.3%)。该研究成功论证了在有进展风险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中,至持续临床康复的时间方面,VV116不劣于Paxlovid,并且安全性问题更少。
该研究“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以全文论著于2023年2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F:158.5)。
本研究是由瑞金医院牵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单盲(研究者保持盲态)、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项目设计考虑了新冠抗病毒治疗全球格局,采用了非劣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直接挑战WHO新冠指南一线推荐、疗效最好的抗病毒药物,Paxlovid,及时且高质量地论证了我国原研药物VV116在促进轻中度伴有高危进展风险的新冠患者持续临床康复的时间不劣于Paxlovid。
值得注意的是,Paxlovid为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组合药物,需要通过利托那韦抑制CYP3A来延缓奈玛特韦代谢而增强抗病毒疗效。这一机制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药物,尤其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疗效,增加风险,在慢性病患者中需尤其谨慎使用。
同时,VV116在药物安全方面也显示了优势,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减少10%,显著减少了包括味觉异常、血脂异常等不良事件,且不受合并用药局限。
这一研究是全球首个新冠抗病毒治疗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为新发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疫情快速演变背景下新药临床评估提供了范本。项目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在国际最权威的临床试验期刊报道了我国原研新冠药物在治疗轻中度新冠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及。这一研究打破国际药物在新冠抗病毒治疗中的垄断局面,更提出了未来全球新冠治疗更为安全的选择。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赵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主任医师、教授,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NEJM, JCI, PNAS, Cancer Research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300余分。主编医学著作3本。以第一完成人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学奖三等奖1项目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科委等多个项目。
第一作者
曹竹君
医学博士,瑞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研究员,博导。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黄浦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各类基金、人才项目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ritish Medical Journal、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Gut、Hepat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
团队介绍
本团队依托瑞金医院、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已经形成的研究平台和研究体系组建,在新冠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研究能力。项目试验研究团队在2022年新冠疫情高峰期的艰难时刻,在上海地区联合7家新冠收治中心攻关VV116课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研究方案设计、受试者入组、随访及论文发表等工作,为新药临床研究树立了优秀范例。该中心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大量新冠研究任务,并在NEJM、BMJ、Nature、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对我国乃至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