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全心呵护 顺畅呼吸 ▏儿童呼吸诊疗云课堂第二期精彩内容回顾

2020-03-21作者:CMT快讯经验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小儿常见的肺部疾患,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哮喘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吗?对于6岁以下儿童哮喘要怎样识别和诊断?早期干预策略又是怎样的呢?本期“全心呵护,顺畅呼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赵德育教授对此做出详情解答。

6岁以下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

赵德育教授首先介绍道,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高,其中,4-5岁和5-6岁组儿童哮喘患病率最高。通过相关试验可以看出,儿童期肺功能损害与成年之初肺功能发育不良密切相关,且儿童期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在成年之初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风险可能升高,可看出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识别出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并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哪些临床特点高度提示喘息儿童哮喘的诊断?赵德育教授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对于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的患儿均属于高度提示。尽管如此,6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仍面临较多困难。中国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探讨中的模型具有符合国情、指标更简化、临床实用性更强的优势。但该诊断模型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和优化。当前,使用改良后的儿童哮喘预测指数(API),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是更为常用的方法。

关于6岁以下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策略,赵德育教授介绍道,《2017年日本儿童哮喘指南》推荐在第1级治疗中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这一方案的疗效在1-5岁的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症状>1次/月,<1次/周)中获得证实,与仅按需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相比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和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升级治疗的发生率。

答疑解惑,见真知

随后,赵德育教授耐心解答了网友的相关问题。

1、 未满一周岁的儿童,能否具体诊断出哮喘呢?具体措施和方法是什么?

赵德育教授:未满一周岁的儿童是可以诊断出哮喘的。具体方法为:如出现反复喘息发作3-4次以上、两次听到喘鸣音伴呼气相延长、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有效的情况,且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可明确诊断为哮喘,除此之外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或按照哮喘规范治疗后有好转则可更加明确诊断为哮喘。更重要的是进行抗哮喘规范化治疗后有效,可进一步确认诊断有效;若治疗无效,需要鉴别诊断。

2、 使用哮喘预测工具后还需要进行临床诊断?

赵德育教授:哮喘预测工具是预测将来发生的事情,具体还要依照临床诊疗标准进行临床诊断。低龄儿童的哮喘可以达到临床缓解,而预测指数更多针对12岁以上的儿童。

3、 针对哮喘预测工具目前的推广程度是怎样的?

赵德育教授:应用比较多,但推广程度并不大。在临床中更倾向于先诊断,再对未来做预测。因此,预测指数与诊断标准,临床更应推广诊断标准。

4、6岁以下儿童肺功能检测困难,有没有更加可靠的检测方式或机制?

赵德育教授:六岁以下儿童诊断哮喘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肺功能,还可以借助FeNO水平,但是FeNO水平仅可提示是否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气道炎症,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哮喘的主要依据,依然要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我国的哮喘诊断标准中不含肺功能,但肺功能针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进行辅助诊断,以及评估哮喘的治疗效果。

5、3月4日,美国FDA对孟鲁司特钠发布了黑框警告,强调医护人员应意识到孟鲁司特钠可能带来的严重神经/精神事件的风险,如抑郁、自残、自杀等倾向。请问针对这一问题有何看法?

赵德育教授:孟鲁司特钠相关不良反应在药品说明书中有详细介绍,而FDA黑框警告的作用是提醒医生更加关注、重视这一点,百余种我们熟悉的临床药物均存在黑框标识。并且实际临床表明,警告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停药后可恢复,且大多数发生于用药起始阶段,并非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在临床使用中可以提醒患儿家属加强对患儿这方面的关注,若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可停药观察,明确患儿出现的精神事件是否因用药产生。若停药后相关症状消失,可以考虑更换药物,但不会对患儿造成进一步的不良影响。

由于孟鲁司特钠临床疗效好,我曾遇到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仍持续用药,持续用药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相关不良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

6、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控制轻度哮喘的效果相当,其机制是什么?孟鲁司特一般应持续使用多长时间?

赵德育教授:两种药物都是减少气道炎症的。孟鲁司特的最长用药时间无法具体规定,长期用药是没有问题的,在用药期间,关注黑框警告相关反应是否出现即可。

7、孟鲁司特对我国6岁以下哮喘患者,其治疗效果怎样?

赵德育教授: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建议优先使用ICS治疗,若使用ICS配合程度差,可改为孟鲁司特。对于轻度哮喘,孟鲁司特与ICS治疗效果相当,但对于中/重度患者,还是优先建议使用ICS治疗。孟鲁司特的治疗效果是可以的,针对6个月以上的幼儿,若诊断为哮喘,需长期用药时,可选用相比激素更安全的孟鲁司特,另外孟鲁司特对其他的过敏症状也有治疗效果,如湿疹、鼻炎等。

最后,赵徳育教授总结道,临床上6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存在困难,但临床医生仍要尽可能明确疾病的诊断,做到明确告知。其中,反复发作性喘息最为主要,儿童出现反复喘息3-4次以上,即可作为6岁以下哮喘的诊断标准之一。同时,两次听到喘鸣音伴呼气相延长,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哮喘。但诊断后往往低龄儿童还合并其他疾病,因此,按哮喘治疗后,若临床观察有效则明确诊断,无效则需进一步鉴别诊断。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化应用药物,治疗时间需持续3-6个月以上,可选择吸入ICS或孟鲁司特钠。总之,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用药最为重要,对于保护儿童肺功能、预防儿童COPD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期精彩内容,点击文字即可免费回看!

“全心呵护 顺畅呼吸”下一期精彩敬请期待!

WechatIMG33.jpe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