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充足的睡眠是人体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睡眠短暂、不规律和(或)紊乱是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的危险因素。不同人群的睡眠模式有所不同,并且在生命不同阶段存在变化。既往研究表明,睡眠起始和睡眠维持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既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睡眠模式的研究多局限于自我报告,并且局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
《SLEEP》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Svala等人利用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睡眠信息而构建的全球睡眠数据库,研究了非轮班工作者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起始时间、周末-工作日睡眠失调和睡眠变异度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以及其性别差异。
该研究使用一种可穿戴智能腕带设备(索尼 SmartBand) 收集了47个地区69650名成年非轮班工作者2015年至2018年间1114万个夜晚的睡眠数据。
表1 以人口统计学为重点的数据库概述:年龄、性别和BMI。需注意这些用户中女性约占总人数的1/3,BMI分类中正常体重的用户最多。
表2 数据最多的前5个地区的不同年龄组睡眠持续时间和入睡时间情况
研究结果
图1A-1C 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周末入睡时间分布:(A)19-24岁,(B)40-44岁,(C)60-67岁。
图1D 按性别和白天类型(周末/工作日)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平均入睡时间。红色/橙色为女性,浅/深蓝色为男性,深色代表工作日,浅色代表周末。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图1E、1F 周末(1E)和工作日(1F)不同年龄组对性别均等加权后的不同性别间入睡时间的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
结果显示,入睡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前,周末入睡时间显著晚于工作日。
男性和女性入睡时间存在较大差异,19~24岁组相差甚至超过30分钟,但该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在60~67岁时超出统计学显著意义范围(图1D)。入睡时间的性别差异约持续到40岁左右,这时两条曲线开始趋同(图1E、1F)。
图2A-2C 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周末觉醒时间分布:(A)19-24岁,(B)40-44岁,(C)60-67岁。
图2D 按性别和白天类型(周末/工作日)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平均觉醒时间。红色/橙色为女性,浅/深蓝色为男性,深色代表工作日,浅色代表周末。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图2E、2F 周末(2E)和工作日(2F)不同年龄组对性别均等加权后的不同性别间觉醒时间的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
觉醒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前,周末和工作日的觉醒时间在不同年龄阶段几乎固定相差1小时。男性和女性的觉醒时间在成年早期(19~39岁)出现重叠,可见在19~39岁期间,男性和女性入睡时间不同(图2D),但觉醒时间相似(图3D)。
图3A-3C 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周末睡眠持续时间分布:(A)19-24岁,(B)40-44岁,(C)60-67岁。
图3D 按性别和白天类型(周末/工作日)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睡眠持续时间,红色/橙色为女性,浅/深蓝色为男性,深色代表工作日,浅色代表周末。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图3E、3F 周末(3E)和工作日(3F)不同年龄组对性别均等加权后的不同性别间睡眠持续时间的差异及其95%置信区间。
睡眠持续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种趋势在周末几乎呈现线性发展。周末和工作日之间的睡眠持续时间差异在不同年龄阶段近乎相似。
图4 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存在入睡后觉醒(WASO)的人数百分比。红色表示女性,蓝色表示男性。
入睡后觉醒(WASO)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19~24岁年龄组中,4.5%的男性和9.7%的女性出现WASO,而60~67岁年龄组中,男性为33.4% ,女性为35.6%。图4显示,在19~39岁人群中,女性出现WASO的比例(17.5%)高于男性(13.5%),考虑到该时期为分娩及养育婴幼儿的时期,因此推测成年早期WASO的增加与养育睡眠模式尚不规律的婴幼儿有关。
该研究同时发现,安装了育儿软件的女性与未安装育儿软件女性的WASO中位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安装了育儿软件的男性与未安装育儿软件男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图5D 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周末-工作日睡眠起始时间差异。红色/粉色表示女性,蓝色/绿色表示男性,深色代表周末-工作觉醒时间差异,浅色代表周末-工作日入睡时间差异。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图5A-5B 不同年龄组的周末-工作日觉醒时间差异分布:(A)19-24岁,(B)60-67岁。
图5H-5I 不同年龄组的周末-工作日入睡时间差异分布:(H)19-24岁,(I)60-67岁。
图5C-5E 不同年龄组男性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的觉醒时间分布:(C)19-24岁,(E)60-67岁。
图5F-5G 不同年龄组男性在工作日和周末入睡时间分布:(F)19-24岁,(G)60-67岁。
19~55岁阶段,周末觉醒时间比工作日平均延迟55~70分钟,入睡时间则平均延迟25~35分钟,因此周末比工作日约多睡半小时(图5D)。
图6B 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周末-工作日睡眠持续时间差异。红色表示女性,蓝色表示男性。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图6A、6C 不同年龄组男性周末和工作日睡眠持续时间分布:(A)19-24岁,(C)60-67岁。
图5D和图6B表明,在大多数年龄阶段中,男性和女性睡眠起始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周末-工作日失调结果相似。
图7A、7B 按性别和白天类型(工作日/周末)划分的不同年龄阶段睡眠起始时间变异度:(A)工作日,(B)周末。红色/橙色曲线表示女性觉醒时间,浅/深蓝色表示男性觉醒时间,浅/深紫色表示女性入睡时间,浅/深绿色表示男性入睡时间。深色代表工作日,浅色代表周末。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图7C、7D:不同年龄组工作日(7C)和周末(7D)觉醒时间变异度和入睡时间变异度差异。
图7F 按性别和白天类型(工作日/周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的睡眠持续时间变异度。红色/橙色表示女性,浅/深蓝色表示男性,深色代表工作日,浅色代表周末。彩色条带代表每个年龄组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图7E、7G按性别划分的不同年龄组睡眠持续时间变异度:(E)19~24岁,(G)60~67岁。
睡眠持续时间变异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7F)。入睡时间变异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几乎固定(工作日1.1小时,周末1.3小时)。相比之下,觉醒时间变异度在19-24岁时下降相对较快,而35-39岁之后,其在工作日保持在0.9小时左右,而在周末则继续逐渐下降(图7A、7B)。周末睡眠起始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的变异度均大于工作日(图7A、7B、7F)。此外,无论周末或工作日,年轻人觉醒时间变异度均大于入睡时间变异度(图7A、7B)。
研究局限性
1、内置加速度器的可穿戴设备仅能记录超过60秒的觉醒事件,因此略微高估了睡眠持续时间,低估了夜间觉醒时间。
2、年龄及BMI为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回忆偏差。
3、鉴于横断面设计,无法从统计学上确定观察到的跨年龄组的趋势是否与人生不同时期个体变化相对应,即反映睡眠模式的普遍差异。
4、研究中默认周末为不工作时间,该设定可能不适合于失业或具有灵活工作时间的人,因此对于周末-工作日失调的估计可能过于保守。
总结
该研究表明:
1、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增加,而入睡时间和觉醒时间提前。
2、尽管男性的睡眠时间往往比女性少,但入睡后觉醒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普遍,以需要养育婴幼儿的成年早期和中期最为常见。
3、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变异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几乎固定,但周末高于工作日。从成年早期至35~39岁,觉醒时间变异度下降相对较快,随后在工作日时趋于稳定,而在周末时则保持继续下降。
4、周末和工作日睡眠模式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性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