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嘌呤代谢的关键酶,同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它通过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的脱氨作用,从而影响DNA复制、甲基化、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功能。ADA起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谱系,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中,由位于染色体20q13.11上的多态性ADA基因编码。以胸腺、脾和淋巴组织中活性最高,肝、肺、肾等处含量稍低,其活性反映了细胞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因此,它被认为是T细胞激活的非特异性指示物。在细胞免疫介导为主的疾病中如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病、结节病、白血病、布鲁氏菌病、急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和结核病,ADA的活性均会发生改变。而ADA的缺乏则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有关。
ADA有两种亚型:ADA1和ADA2。ADA1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细胞中,特别是淋巴组织中含量丰富,主要功能是降低细胞内腺苷及2-脱氧腺苷的水平,抑制两者对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保护细胞免于凋亡。ADA2是一种对称的同型二聚体,对底物腺苷的亲和力明显低于ADA1,除具有酶活性之外,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同时是一种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是结核菌感染引起机体迟发性超敏反应,在此基础上,结核菌的结核蛋白进入胸膜腔引起胸膜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分化增殖,胸膜CD4+ T细胞选择性增多,继而引起ADA升高。Meta分析显示ADA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0.9。其敏感性显著优于胸腔积液中查找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和查结核抗体,因此,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胸水中,ADA水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胸水中,如下情况可出现ADA升高,临床需予以鉴别:1)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结核性胸膜炎;2)复杂的类肺炎胸腔积液;3)脓胸。在JoséM. Porcel等的研究中,连续纳入了2100例胸腔积液病例,约有10%的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积液是以中性为主,其ADA水平甚至高于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胸腔积液,另外约44%复杂的类肺炎胸腔积液、70%的脓胸、57%的淋巴瘤,其胸腔积液ADA水平高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cut off值,如ADA水平高于250U/L,结核可能性较小,脓胸或淋巴瘤的可能性增加。ADA检测亦存在假阴性情况,如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发现胸膜液中的ADA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但如几天后再次进行胸腔穿刺术,则ADA水平将始终升高。老年人、艾滋病或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吸烟者,ADA水平偏低。
2.肝脏疾病:
血清中的ADA主要来源于肝脏,肝内AD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DA释放入血液循环,入外周血中引起ADA升高,故ADA活性是反应肝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其与ALT、AST、ALP、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病的酶学改变,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肝病演变方向以及预后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3.免疫缺陷病:
ADA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占所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例的10%至15%。主要特征是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完全缺失,使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机会性的和反复发作的感染。该病的临床表型范围很广,轻可为10~40岁时诊断出的迟发型联合免疫缺陷,重可为12月龄前诊断出的SCID。儿童期ADA缺乏症患者常有持续性腹泻,而迟发型患者则常会出现影响肝脏的慢性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炎)。除免疫功能的异常外,还会表现出其他异常,如对神经、听觉、骨骼、肺、肝和肾系统以及认知系统产生影响和行为异常。治疗选择包括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酶替代疗法(ERT,每周接受肌内注射ERT的外源聚乙二醇偶联牛ADA(PEG-ADA)治疗)或自体离体基因疗法(GT)。ADA单基因缺乏的基因治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的案例。
4.其他临床价值:
既往研究显示在炎症、肿瘤、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JIA)中均观察到ADA 的水平增高,并且在某些疾病中,AD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物模型实验发现ADA抑制剂能够改善肿瘤、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病情,这些证据都说明了ADA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
由于ADA遍布全身各种组织细胞,以胸腺、脾、肝、肠黏膜等组织中ADA活性较高,凡引起这些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引起ADA释放入血,故ADA的组织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局限性,但目前将ADA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已成为国内外一种趋势。
作者:张亚娟、冯文雅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