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湖州市中心医院 程震锋
【问题】
PCI 后 iFR 检测到的残余缺血对临床和症状相关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也就是说支架置入后最佳的iFR目标值还没确定。
【方法】
500例患者在成功置入支架后进行了iFR 回撤(设盲)。主要终点是术者评估血管造影成功 PCI 后残余缺血率,定义为 iFR ≤0.89。次要终点包括 1 年的临床事件和随访期间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心绞痛频率 (SAQ-AF) 评分的变化。
【结果】
24.0% 的患者在成功的支架置入后存在残余缺血(iFR ≤0.89),其中 81.6% 的病例与血管造影不明显的局灶性病变有关。
与 PCI 后 iFR <0.95 相比,PCI 后 iFR ≥0.95(182 例 ,39%)与心源性死亡、自发性心肌梗死或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显著降低相关(1.8% vs 5.7%; P=0.04)。
基线 SAQ-AF 评分为 73.3 ± 22.8。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基线 SAQ-AF 评分 ≤60),PCI 后 iFR ≥0.95 与iFR未 ≥0.95 的患者相比,有更多的患者SAQ-AF 评分增加 ≥10 分(100.0% 对 88.5%;P=0.01)。
【点评】
PCI 后 iFR ≥0.95 与提高 1 年无事件生存率相关,在症状较重的患者,更能改善1年时的心绞痛症状。
如何把这些功能学结果指导PCI实践呢?腔内影像学检查做到最优化置入应该是关键之一。还有目前非侵入性的功能学比如QFR,能虚拟支架置入并预判残余缺血,有助于支架近端和远端的落脚。
来源:震锋晨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