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因其症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针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术及内镜下经自然腔道引流术等。近年来,内镜下经自然腔道引流术逐渐成为一项标准治疗手段,主要通过超声内镜(EUS)引导并建立囊肿与胃或十二指肠间的有效引流通道,以实现囊肿的内部引流。临床上通常将各种形式的支架置于通道之间,以保证其良好的开放状态。
临床上支架种类繁多,常用的双猪尾支架发生支架移位的风险小,但是由于其内径偏小常发生支架堵塞,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具有更大内径、堵塞风险小、对囊肿引流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韩国生产了一款新型双蘑菇头支架(图1),其具有较大的直径及长度,并配有专用的传送导管,且前期的研究发现,此新型支架具有可观的临床疗效。
图1 A,本研究应用的新型双蘑菇头金属支架(Niti-S SPAXUS,韩国);B,支架释放步骤
研究简介
韩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使用新型双蘑菇头金属支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消除胰腺囊肿,且安全性良好。文章发表于《消化内镜》[Gastrointest Endosc 2019,90(3):507-513]杂志9月刊。
该研究纳入了具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且假性囊肿的直径大于6 cm、内部不含分隔、邻近胃腔及十二指肠肠腔。排除了假性囊肿中存在固体成分者、包裹性坏死者、EUS引导下无法处理的假性囊肿者。对于入组的患者,首先经EUS引导穿刺并建立贯通胃腔或十二指肠腔与囊肿的通道,然后行扩张成形术并置入新型双蘑菇头支架。在接受治疗后4周行CT检查以评估囊肿引流效果(图2)。
图2 使用新型双蘑菇头金属支架治疗胰腺假性囊肿:A,CT显示巨大胰腺假性囊肿; B,EUS引导下经胃壁囊肿穿刺术;C,X线透视下观察导丝进入囊肿内部;D,EUS引导下置入SPAXUS支架;E,X线透视下可见置入的支架;F,内镜直视下观察已经成功置入的支架;G,支架置入术后CT随访图像;H,支架置入术后,内镜下观察支架功能良好;I,内镜下顺利将支架取出
研究共入组34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51.7岁,胰腺假性囊肿平均直径为9.23 cm。除1例患者支架释放过程失败外,其余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达97.1%(33/34);33例成功放置支架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存在引流效果不佳,其余32例患者均实现临床症状缓解及囊肿消失,临床成功率达94.1%(32/34)。围术期存在3例假性囊肿感染及1例支架功能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1.8%(4/34)。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张澍田
一直以来,大部分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实现囊肿的引流及消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已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式,具有可观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同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内镜下治疗假性囊肿的核心步骤为在消化道管腔及囊肿之间建立通道,并放置大小合适的支架,以实现囊肿的内引流。支架的直径及长度均影响引流效果,目前使用较多的双猪尾塑料支架直径较小,易发生堵塞;金属覆膜支架长度较短,易移位,从而影响疗效;而近年来新上市的新型双蘑菇头金属支架内径较大,并可根据消化道管壁及囊肿通道的长度调整至合适的大小。
本研究为首次针对该新型支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其对有症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疗效。研究者首先使用19G EUS穿刺针经胃壁或十二指肠壁向囊肿内穿刺,经球囊扩张形成大小合适的通道后,伸入配套的导管并放置支架,并根据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囊肿直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在34例入组患者中,除1例出现支架释放障碍外,其余33例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并且32例患者在随后的随访中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缓解及囊肿消失,达到了较高的成功率。术后,除3例患者出现囊肿感染外,并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综上所述,新型双蘑菇头金属支架用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是可行、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未来还需要进行针对不同类型支架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此新型支架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