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4 月13 日,由湖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联盟、武汉市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武汉市临床药学质控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共同发起的“武汉市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学术活动暨第二期个体化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召开。本次会议联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共同主办了“星火计划(提升基层规范化诊疗水平大型培训项目)”启动,旨在通过互动与交流,分享临床药学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成果,将个体化诊疗理念落实基层,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个体化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与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会议现场
大会由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吴金虎教授主持;同时会议荣幸地邀请到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处朱洪波处长、湖北省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杜光院长、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白向军主任、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赵亮处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於壇春博士等各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武汉市第三医院黄晓东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鹤尧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石秀锦教授、上海第八人民医院王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吕永宁教授、长江航运总医院吴方建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东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昭前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邓艾平教授、武汉市第四医院宋红萍教授、武汉市第三医院陈永刚教授、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响教授、国耀圣康医药有限公司林鑫先生出席并做了精彩报告。来自湖北省地区各有关基层医疗机构的近300名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得到了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国耀圣康医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吴金虎教授
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处朱洪波处长
湖北省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杜光院长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白向军主任
吴金虎教授在关于《个体化诊疗,我们共同的目标》报告中指出,现代医学正在经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再到个体化医学的转变,其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途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以及认识论的规律。经验医学看重临床实践经验,循证医学注重群体研究获得的证据,而个体化医学则侧重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评估。
吴金虎教授强调,实现个体化诊疗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就是要达到最好的疗效、最少的付出、最小的伤害。个体化诊疗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去开发,多靶点基因综合作用如何解决?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体化模式?这些仍是一个重大有待于去完善的课题,最后吴教授引用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临床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专家——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周宏灏院士的话作为本次报告的结束语:“个体化诊疗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未来任重而道远”。
会议上,中日友好医院王鹤尧教授做《如何加入国家远程精益医疗体系》报告,介绍了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机遇,国家远程精益医疗体系各项工作的介绍与近期在自闭症患儿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药师如何加入国家远程精益医疗体系,以及未来精益医疗的发展展望。紧接着北京安贞医院石秀锦主任做《药师与精准化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管理》报告,介绍了安贞医院开展个体化诊疗用药、药师开展MTM服务等方面多年来总结的宝贵经验。
下午,遵循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星火计划(提升基层规范化诊疗水平大型培训项目)指导精神,会议举办了"基于POCT分子诊断平台的慢病精准药事服务研究"项目全国启动仪式暨"星火计划"(提升基层规范化诊疗水平大型培训项目)全国启动仪式。围绕着该项目实施宗旨,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於壇春博士作了关于《慢病精准药事服务研究在现阶段药事工作中的意义》报告,介绍了慢病精准药事服务研究项目的开展目的与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对药学发展推进的意义。於壇春博士指出该项目已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卫健康大数据(中关村)研究院立项,由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作为学术承接单位,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作为数据承接单位、卡尤迪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承接单位。项目目的是通过慢病精准药事服务,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药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帮助药事科室实现“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模式转型。以帮助医院建立个体化用药检测平台,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为药事服务门诊提供技术支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昭前教授做了《恶性肿瘤个体化用药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报告,详细介绍了个体化用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响教授做了关于《药物基因学技术回顾与展望》报告,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基于POCT诊断平台的药学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及近年取得的相关成果。
会议现场
(结束)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文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