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预防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策略不合适!

2020-08-2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

近期,世界心脏联盟和世界卒中组织发布声明,指出高危人群筛查策略来预防心血管病走错了路,应优先考虑全人群一级预防战略。

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提出,筛查并干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以预防心血管病。

但有学者警告,高危人群策略可能会引发误导,让卫生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只要完成筛查,就解决了心血管病的预防问题。

尽管未达成共识,高危人群筛查策略仍得到以广泛实施。

声明指出,目前已有确凿的证据,证实在普通人群中筛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予以干预,对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

Inter99随机对照试验纳入59 616名年龄在30~60岁居民,随访10年;另一项研究对15个随机对照试验约25人进行了Cochrane荟萃分析,均未发现高危人群筛查策略有益处。

声明指出,在人群层面,在实施高危人群筛查策略之前,包括中风在内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下降,但2010年后,下降幅度反而减缓了。

一些国家,如英国、荷兰、美国和新西兰,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增加,特别是中年人群。

此外,声明还指出,目前没有经济学证据表明,心血管病风险筛查成本效益是合理的。

而且,还有证据表明,筛查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对于低风险人群,会让他们误认为他们不会得心血管疾病,进而导致他们不会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都是确定的、可识别的和可控的,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中,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

声明指出,应改变目前的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策略,而实施全人群预防策略。

来源:Brainin M;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Sliwa K; World Heart Federation. WSO and WHF joint position statement on population-wide prevention strategies.Lancet. 2020, 396(10250): 533-534.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