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年纪虽小,格局很大 ——“大介入”融合多学科,新学会促进行业规范化

2018-06-1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介入医学

6月15日,2018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年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题为“提升介入医师能力,促进介入医学行业规范”,共为期4天,设立了160多场会议、600多项专题发言、50多项国际发言、30多场workshop、230多个小时的继续教育,共有来自国内外的6000余位专家、学者和医师代表参加,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学术盛会。

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主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承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介入相关指南发布、手术展示,还有病例大赛等实战练兵;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吸引了美国介入学会、欧洲介入学会、世界肿瘤介入学会、世界胃肠介入学会等国际著名介入学会强大的专家团队前来参会授课和交流。

4年间完成4项阶段性成果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年轻的学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介入医学由技术向学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我国一万多名介入医师依法行医、权益维护、学科建设等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致辞中肯定了介入医师分会在过去4年中取得的4项阶段性成果:①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出“大介入”的建设思路与理念,推进了学科融合;②明确了工作任务,把介入技术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学会重要工作之一,进行深入调研与探讨;③强调介入治疗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规范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介入技术培训;④积极推进组织建设,增强介入医师的凝聚力,开展介入医师注册服务。

张雁灵会长表示,由于各地各医院在硬件、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性,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规范、介入医师水平的提升和质控,仍是介入分会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

多学科融合形成“大介入”格局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化,介入医学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各地介入技术开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除了传统的介入科外,消化内镜、神经、急诊、超声等多学科、多类别、多领域介入技术发展迅猛,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一系列先进的介入微创治疗新方法,也促成了“大介入”格局的形成。

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多学科融合构建“大介入”格局。大会开设肿瘤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大血管介入、消化介入、神经介入、综合介入、介入护理等专场,几乎涵盖了所有介入方面。出席大会的专家及代表,不仅来自介入与血管外科,还有消化内科、急诊科、神经科、超声科以及医学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多学科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探索大介入的创新与发展,在产、学、研、用等各环节形成紧密合作。

亚太微创介入医学联盟同时成立

在此次大会举办期间,专为介入医生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亚太微创介入医学联盟新媒体平台同时成立,该交流平台是由徐克教授、滕皋军教授联合国内外微创介入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旨在为年轻介入医师提供一个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为介入行业大咖提供一个在线授课和传播平台。平台开设了介入头条、视频教学、名家手术、疑难病例、大咖视角、介入论坛等多个学习交流模块,同时常规开展介入大会直播、手术直播、网络授课、名家访谈等各类学术活动。未来还将开设面向公众的介入科普教育栏目,向大众普及先进的介入微创技术和科学知识。

(程守勤 刘敏 崔玉艳 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