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记者程守勤 通讯员东轩)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在微生物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微生物》在线发表了题为《肠道微生物通过影响环状RNA-HIPK2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改善抑郁症状》学术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为抑郁症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向。
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NLRP3基因敲除小鼠与其野生型同窝小鼠相比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差异,并且其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显著改变,提示这种行为的差异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的变化引起的。随后,为了确定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该课题组进行了NLRP3基因敲除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随机发现肠道微生物移植可以避免了敲除NLRP3基因引起的自发活动增加,同时也改善了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课题组进一步发现移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抑制环状RNA-HIPK2在脑内的表达,调节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的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从而显著改善小鼠的抑郁样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等特点,位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第二位。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是围绕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开发的抗抑郁药物,有60年的历史,这些药物存在着起效慢、效率低等缺憾,还有许多不良反应。而肠道菌群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明显高于这些药物。人的肠道菌群10倍于人体自身细胞数,号称人体的第二个器官,肠道菌群治疗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揭示了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新机制:移植NLRP3基因敲除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环状RNA-HIPK2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改善抑郁症状。
该研究有助于阐明肠道微生物群与环状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的新关系,为未来抑郁症的治疗和微生物群移植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姚红红教授表示,肠道菌群治疗与一些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肝病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不仅仅对抑郁症,甚至对关节炎的治疗都有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