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环内酯类药物是具有大环内酯环基本结构的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红霉素,自1952年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抗菌外作用。其抗菌外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的作用、对炎症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其他作用以及其他不明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在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或潜在的价值。
01
抗炎效应
大环内酯类可抑制炎性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表现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个层面。
02
调节气道分泌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多种慢性气道疾病的重要特征,可导致气流受限、纤毛黏液转运功能降低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体内外试验均证实大环内酯类可以抑制黏液高分泌。
1. 调节离子转运
大环内酯类可影响气道的氯离子通道,减少气道水分和黏液分泌,如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研究发现,红霉素可抑制γ-干扰素诱导的氯离子通道激活,克拉霉素可抑制氯离子弥散电位差。
2. 黏液分泌
气道黏液由气道杯状细胞和黏膜下黏液腺细胞分泌,人黏蛋白/黏液素5AC和人黏蛋白/黏液素5B是构成凝胶层的主要黏蛋白。大环内酯类并不影响黏液的正常生理分泌,但可抑制其过度分泌。此外,大环内酯类对黏液基因的表达可能有直接调控作用。
03
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
大环内酯类即使在MIC以下仍能干扰细菌蛋白合成,且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也同样具有此活性,表明此类药物的抗微生物效应并非依赖其直接的抗菌活性,而是与其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是一种间接效应。其主要机制包括:① 抑制微生物黏附;② 阻断毒性因子;③ 抑制生物膜形成;④ 抑制细菌群体感应。
04
激素节省效应
许多药物均具有激素节省效应,能减少激素依赖或抵抗性哮喘激素的用量,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的组织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活性降低,导致炎性基因表达增加和对激素的敏感性下降。体外实验显示,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升高组织蛋白去乙酰化酶2水平,这可能是大环内酯类恢复吸烟患者的激素敏感性、发挥激素节省效应的机制之一。隐形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炎症,是激素抵抗性哮喘的可能机制之一。有研究发现,克拉霉素可通过抑制IL-17和TNFα,在激素不敏感性过敏性气道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
05
抗病毒效应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其中约60%由鼻病毒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气道上皮细胞的鼻病毒受体,大环内酯类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上调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大环内酯类还能抑制病毒感染触发的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多项研究显示,大环内酯类对鼻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17,56(7):546-55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