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徐安定教授: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减轻我国卒中的沉重负担

2021-11-16作者:论坛报沐雨观点
脑血管病非原创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安定


卒中是全球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有高达190多万患者死于卒中,致死数居全部疾病之首,而且卒中的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加强卒中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本次卒中日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中国卒中学会特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介绍了我国卒中患者的流行病学现状、卒中的预防及二级预防要点,并阐释了健康教育对卒中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卒中疾病负担沉重,预防和早诊早治需要“两手抓” 


徐安定教授指出,《中国卒中报告 2019》显示,我国约有1500万卒中患者,每年新发约330万例卒中,发病率尚未出现明确的下降拐点,且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如农村居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卒中患者整体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超过80%的卒中幸存者因病致残,且患者整体复发率高,对卒中后康复及再次救治带来挑战。 


“降低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我国卒中防治的重要任务”,徐安定教授表示,“为此要通过各种手段,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降低社会经济负担。在世界卒中日我们应该再次强调,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大多数的发病和复发危险因素都可进行干预,而对疑似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将患者尽快送往有资质的卒中中心进行救治,则是卒中早期救治的关键。”,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传口号也是“分秒B争,救治大脑”。 


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以科学方式预防卒中 


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对可干预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就成为卒中预防的重点,徐安定教授认为,“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值得重视的预防工作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防治,对老龄患者的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干预,以及数目庞大的吸烟人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民众还普遍存在体力活动不足、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工作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可干预危险因素,这些都是可以针对性干预的”。 


上述危险因素一部分可在生活方式层面进行干预,高血压等另一部分危险因素,则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徐安定教授指出,虽然我国需要服药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但仍有大批患者无法规范服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二级预防常用药物的使用也存在类似现象,这些都是卒中防治应加强的方面,尤其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并尽量选择副作用小、治疗获益明确的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药。 


对已经发生过卒中或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药物治疗的力度更应进一步加强,并尽量实现以个体化目标值指导的用药。徐安定教授还表示,“在使用药物干预的同时,健康教育也必须跟上,不然很多患者并不能长期坚持用药。” 


二级预防伴随卒中康复者终身,把握预防的关键点 


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发生卒中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有效预防卒中复发的各种措施,但患者及家属对二级预防的必要性理解往往不到位,做不到出院后的长期用药治疗,也没有对生活方式中的饮食、运动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徐安定教授特别强调坚持长期用药的必要性,指出患者在停药前需充分咨询医生相关风险,“临床中不乏因为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超过一周,就发生卒中的患者。”徐安定教授还表示,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临床工作者需要充分对患者及家属告知治疗必要性、相关副作用及停药风险,同时也需要从政府、媒体到医疗机构,一整个社会的高度协助,“占领卒中科普的高地”,用科普对抗伪科普、假科普。 


在生活方式调节方面,徐安定教授分享了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的部分要点,指出饮食方面应注意肉类整体限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增加鱼及禽肉摄入,鸡蛋每天最多摄入不超过一个,每日至少摄入一杯奶制品和30克坚果,蔬菜水果摄入量达到400克等。中国患者还应特别注意限盐(摄入量5g/6g以下),并增加全谷物食品的摄入,还应尽量实现每天锻炼,并适当调节生活压力。 


小结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护工作者在卒中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个层面的原因,我国卒中发病率仍未见拐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应对卒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带来的防治难题,因此仍需着力提升卒中防治水平,用健康教育为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开路,进一步落实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