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5月余男婴,主因“发热、反应差8天,间断呕吐、腹胀3天,皮疹1天”入住PICU。临床感染中毒症状明显,伴肠道不全梗阻,查CRP >160 mg/L,血色素及血小板轻度减低,凝血功能障碍(PT 61.8 s,APTT 111.1 s),入院时考虑脓毒症,治疗予以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静点抗感染,临床症状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入院12天时患儿再次出现体温波动,复查血真菌培养为季也蒙念珠菌,加用氟康唑后病情好转出院。
季也蒙念珠菌
一、概述
季也蒙念珠菌属于念珠菌属,是对人类致病的主要7种念珠菌之一。该菌是人类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偶尔可引起甲真菌病、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真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播散性真菌病,以甲真菌病为主。季也蒙念珠菌感染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大多数患者有易感因素,如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血液肿瘤疾病等。
二、生物学特性
季也蒙念珠菌在革兰染色镜下呈卵圆形(似小芒果状),易在沙堡氏(4%)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基)上生长,新鲜菌落呈白色、奶酪样,陈旧菌落变成黄色至粉红色,若接种至显色琼脂培养基上则呈淡粉色或紫色菌落。
三、致病机制
念珠菌属的致病力与菌体形态和黏附能力有关。念珠菌为双相真菌,分酵母相和菌丝相,二者可互相转化。酵母型一般不致病,菌丝型有致病性。季也蒙念珠菌由菌体产生的外分泌性蛋白酶分解宿主的结构蛋白等而引起病变。念珠菌的耐药性与其形成生物膜密切相关。亦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ERG11等基因突变。
四、疾病类型及病理
1.浅部念珠菌病:可表现为真皮慢性炎症或角层下脓疱。以甲真菌病为主,多见于老年人。
2.念珠菌肉芽肿:以皮肤肉芽肿多见。
3.深部念珠菌病:它常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和经静脉给药患者的深部感染,包括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真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播散性真菌等。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寒战等症状。
五、治疗
氟康唑是念珠菌感染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但有研究报道季也蒙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下降,特别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国外研究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及多数唑类药敏感,但对伊曲康唑敏感性较低,对棘球白素类似乎天然不敏感。有研究表明季也蒙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总体敏感率、耐药率分别为73.5%、11.4%和90.5%、5.7%;对氟康唑耐药的季也蒙念珠菌仍有43.9%对伏立康唑敏感。伏立康唑应为深部季也蒙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两性霉素B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备用,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不宜首选使用;由于不同地点、不同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存在药物敏感性差异,宜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价格相对低廉、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治疗。
六、总结
季也蒙念珠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有基础疾病、存在真菌易感因素者,感染部位多为原细菌感染部位,常合并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对深部季也蒙念珠菌感染患者宜首选伏立康唑经验性治疗,待病原菌药敏结果明确后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王凯玲 窦珍珍
本文首发自BCH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