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吃药就能阻断HIV?可别大意处理——从指南更新看HIV暴露后阻断诊疗规范

2021-12-02作者:POLONIO资讯
感染非原创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在门诊遇到过不少令人无语的案例。一些年轻人以为自己‘颇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发生高风险性行为后自行服用HIV阻断药物,结果求询时发现HIV感染。具体一问,发现他们所谓的‘权威知识’其实是根据各种网络碎片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购药进行了不规范的阻断,而且也有可能在阻断用药时已经感染,只是没有检测或未规范检测。结果以为预防了,其实已经感染,令人唏嘘。”


今天医学论坛报有幸采访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何云教授,特邀临床专家结合刚发布的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1,深入介绍HIV暴露后阻断诊疗规范


专家简历


微信图片_20211129164800.jpg
何云 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一科副主任

长期从事艾滋病诊疗的医生

在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及常见机会性感染诊疗

艾滋病综合治疗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泰国HIV-NAT、美国北卡大学、马里兰大学、Buffalo大学

进修学习艾滋病临床及实验室短期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兼秘书等学术任职 


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袭来:亮点早知道


何云教授介绍,《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1版为第五版,这部指南充分体现了我国艾滋病诊疗一线医务人员和学组专家的智慧,既结合中国实际,又与时俱进地纳入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由此形成的指南特别适用于中国人群。《指南》在内容较前几版有诸多更新,同时全篇都强调了药物预防阻断理念,强化关口前移和预防,体现了防治结合和医防结合的概念。


2021版《指南》关于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的更新亮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流行病学部分首次提到了对高危人群采用PrEP和PEP。其二,在流行病学部分提出4个95%的目标,PrEP和PEP是实现这4个95%目标极为重要的生物医学预防策略。其三是在PEP章节,介绍了药物阻断应用进展,包括首次推荐PEP单片制剂。其四,也是更重要的,2021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用人群、启动流程、用药方案、注意事项和规范随访


暴露后预防(PEP)的实施细节


PEP针对的是尚未感染HIV的人群,PrEP针对的是尚未感染HIV的高风险人群。这两个人群有何区别?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男男性行为者、与男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和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变性人、性工作者、多性伴者等。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些暴露后来阻断的并不一定是高危人群,具体来说PEP针对的是尚未感染HIV的人群,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职业暴露与非职业暴露),可能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明确液体交换行为。对于该类意外暴露的人群,发生意外暴露之后不必害怕,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长不超过72 h;连续服用28 d,可以有效降低HIV感染风险,即达到暴露后阻断。


我国《指南》建议的阻断方案始终与全球同步。在2021版《指南》中1首选推荐方案为:恩曲他滨替诺福韦(FTC/TDF)联合多替拉韦或拉替拉韦(DTG或RAL);也可考虑选择PEP单片方案: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BIC/FTC/TAF)。如果INSTIs不可及,根据当地资源,可以使用PIs如LPV/r和DRV/c;对合并肾功能下降并排除有HBV感染的可以使用AZT/3TC。另有研究对我国国产药物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但目前该研究的时间短且数据少,要成为新的阻断方案尚需积累更多证据。


强调一下,检测和随访很重要,暴露后立即、4周、8周、12周和24周后检测HIV抗体。对合并HBV感染的暴露者,注意停药后对HBV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暴露后预防:规范用药很关键


何云教授强调,希望大家能够对HIV有不带歧视的了解。一旦发生有可能感染HIV的行为,尤其是性行为,无需惊慌,我国有几十家定点门诊为求询者提供规范阻断服务。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认为“有药即可阻断”,服用药物后是否达到阻断目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一是阻断前后的检测、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都要考虑到。其二,有乙型肝炎病史、服药前肝肾功能异常者,服药之后副作用可能与基础疾病叠加等,还可能发生新的副作用,包括一些轻度的消化道症状等等,因此,服药后要特别注意随访监测。其三,对于定义为高危但尚未感染的人群,一定要明确接受阻断时并未被感染,且检测结果与其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发生的时间、发生方式、确定没有被感染的检测方式等有关。对于有高危行为而HIV检测是阴性的,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需注意窗口期干扰。因此,对于暴露阻断前的检测,更强调要了解患者的行为,以此决定是仅需检测抗体,还是要同时检测HIV RNA,明确应用阻断药物前是否已感染。其四,接受阻断后要排除是否感染,也需要核酸检测,而不仅仅是抗体检测。这是因为,早期急性感染者在进行检测时抗体和核酸没还来得及呈阳性,但事实上已经发生感染。这类患者在使用阻断药物后要进行抗体和核酸的检测。


总而言之,阻断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地买药吃。


艾滋病从预防到治疗的挑战


中国抗HIV病毒治疗成效整体喜人,由我国提出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0%这一目标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大部分患者的成功治疗得益于我国的免费治疗,也得益于我国以免费治疗建立的完整体系。在我国,从最低水平的村卫生室,到最高水平的国家部级医院,都在承担艾滋病的治疗。经过多年培训,专业医务人员均掌握了防、诊、治艾滋病的基本能力。


如今,更令临床医生头痛的是患者已经诊断而不治疗,或不规范治疗,随心所欲吃药,甚至随心所欲停药。确诊后未规范治疗,也就是“晚治疗”,其可能造成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免疫功能越来越差,且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越来越多,由于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带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提高了治疗难度。另外,由于长期未得到规范化治疗,患者的病毒载量一直很高,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耐药风险。


总之,无论从患者角度还是从医疗体系,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预艾大咖谈专栏介绍


图片2.png
王辉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艾滋病医学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合并结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学组委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治疗与关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专家组副组长

深圳市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专家组组长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1年是全球报告首例艾滋病40周年,我国报告发现艾滋病的36周年。为了更好地宣传HIV预防,规范化HIV防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联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共同策划“预艾大咖谈”栏目,特邀数位艾滋病防治领域大咖共话艾滋病防治最近进展。携手同心,预艾同行,期望我国各级艾滋病的防、诊、治工作能够越来越完善!


本次活动感谢吉利德公司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