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为血液成分之一,血小板有止血和维护血管壁完整的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胰腺癌患者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血小板降低不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还有可能会导致化疗暂停、影响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血小板降低的那些事儿。
化疗为什么会导致血小板降低?因为大部分化疗药物都是“无差别攻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的分裂来杀灭增殖很快的肿瘤细胞,因此,同样增殖较快的细胞,如骨髓巨核系细胞就糟了化疗药的毒手。
骨髓巨核系细胞的增殖被抑制,无法补充血小板,而现有的血小板寿命有限,平均寿命为7~14天,在这些血小板“死亡”之后又没有补充,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外周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现象,被称为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血小板降低也分等级,根据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血小板降低分级如下(以下单位均为:10^9/L):
血小板计数在100~300时,为正常;
血小板计数在75~99时,为1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在50~75时,为2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在25~50时,为3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25时,为4级血小板减少;
死亡则为5级。
血小板降低后,患者止血凝血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轻者会出现皮下淤点、黏膜出血等,重者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影响化疗,如果颅内出血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化疗药物中,铂类药物(特别是卡铂)、蒽环类药物、吉西他滨、紫杉醇、PARP抑制剂等,均会造成血小板减少,反复化疗更会加剧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生命周期短,升高难度较大,因此在血小板下降之前,最好先做一些营养方面的预防。
在生活中要追求规律生活、尽量早睡早起以及适量运动。
饮食方面则建议患者在能吃的时候,多食用一些高蛋白或者含铁丰富的食物。高蛋白的食物建议选用牛奶、瘦肉、鱼类和蛋类;含铁丰富的食物可以是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另外也有含铁丰富的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苋菜、番茄等,都可适量食用。
但食疗效果有限,在化疗后还是需要严密监测血小板数值,如果血小板依旧减少(一般在化疗后3~4天开始下降),则需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进行处理。
1)血小板计数在75~99时
血小板计数在这一区域时,如果没有影响到生活,可以通过食疗使血小板慢慢恢复正常,同时密切观察血小板及出血情况,警惕血小板再度降低。
2)血小板计数在10~75时
血小板计数在这一区间范围内,则需要使用血小板生成因子,包括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生活上也要多多注意,日常活动的动作尽量轻柔,如刷牙;避免皮肤与硬物接触,避免使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如咳嗽、下蹲、弯腰搬重物等,不要吃过于坚硬的食物以免伤及口腔,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肠道出血。
等到血小板≥100或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时,就可以停止使用药物了。
3)血小板计数<10时
当血小板计数<10(或者当患者有出血时),则需要输注血小板或输注血小板加rhTPO。
输注血小板是最为快速的处理血小板减少症的方式,但有一定的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且若反复输注血小板,容易导致无效输注或输注后免疫反应,所以在输注血小板后,要尽量通过饮食、用药等手段维持血小板水平。
另外,生活上患者要尽量减少活动,能卧床就卧床。患者还需进食软食,禁刺激、坚硬食物防止出血,还要警惕颅内出血及内脏大出血等情况。
如果前一周期化疗发生过严重血小板降低(血小板低于50),或者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上一周期血小板在50~75内,且既往有出血史;或接受铂类、蒽环类、吉西他滨化疗等;或ECOG评分≥2分;或既往/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在下一化疗周期结束后6~24小时内预防应用血小板生长因子,以保证化疗的顺利。
如果有对前一周期化疗的血小板值进行记录,则可以在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前10~14天开始注射rhTPO,之后每日或每隔一日再次输注,直到7~10天后停止。
参考资料:
1、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二级预防
2、如何预防血小板减少症.邓婷芬
3、化疗后血小板低的离谱,该怎么办才好?
来源:胰腺癌关爱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