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癌因性疲乏(CRF),一般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整个过程,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癌因性疲乏是肿瘤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主观的痛苦、疲乏感,是患者一种的主观感觉,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容易被忽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总生存期延长,患者对生活质量(QoL)的要求越来越高,癌因性疲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疗理念也逐渐发生转变,更加注重从人的整体出发,关注患者的身、心、社、灵等多维度的状态,由此有效管理癌因性疲乏越发重要。近日,本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就临床对癌因性疲乏认知与诊疗现状,以及中医药的应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请您介绍癌因性疲乏在癌症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现状,其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唐丽丽教授:癌症患者往往具有很多症状,如失眠、疼痛、恶心、呕吐等。经过全球范围内20余年的调查发现,临床上被忽视的疲劳、疲乏等症状才是癌症患者的第一大症状。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癌症患者都存在疲劳症状,随之可能出现疼痛、失眠、焦虑等一系列症状,但疲劳一直是癌症患者首位症状。需强调的是,疲劳/疲乏是一种症状,但同时又因其感受相对主观且来源复杂,因而较难管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疲劳/疲乏在癌症治疗中被大家严重忽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唐丽丽教授:癌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特别累,没力气,甚至连话都不想说,这种疲劳/疲乏会让患者变得更懒,更像“不会哭的孩子”,悄无声息地忍受着疲乏带来的无力感,这就是疲劳/疲乏虽为癌症第一大症状,却易被忽视的原因。
另外,实际临床中,更具象化的肿瘤往往获得大部分关注,而肿瘤背后令患者困扰、痛苦在诊疗中被医生忽视的,往往是各种难以言说的症状。正如那句被广为传播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客观来讲,不论手术、放化疗还是靶向免疫治疗,临床也仅仅能够做到有时治愈,实际上应该更多关注患者身心疲劳程度,从改善症状去帮助患者,使患者得到安慰。
如上文所述,疲劳/疲乏是癌症患者的第一大症状,而针对于这一症状的管理则被我们更多忽视了。尤记得,曾遇到的一位癌症患者诉说疲劳症状,我们建议患者多运动、多去户外晒太阳,从而缓解疲劳。但当时患者的回答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唐医生,你把疲劳想的太容易了,我现在的状态就像是扶也扶不起来的烂泥巴”。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疲劳带给患者的感受是完全不能感同身受的,这也是导致这一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的另一原因。临床上,没有真正地管理好癌症所致的疲劳/疲乏之一。
癌因性疲乏是否有相应诊疗规范或标准?当前,临床在癌因性疲乏管理中面临着哪些困难?
唐丽丽教授:目前,国内外对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尚不充分,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估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多学科参与的积极性还显不足,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
相较而言,临床上对于疼痛管理已经拥有得到广泛认可的“三阶梯用药”,即使如此,也要面临患者未严格遵照医嘱、不能顺应治疗等困境。暂且不论癌因性疲乏的管理尚无如“三阶梯用药”这类标准,为数不多的可抗疲劳的精神科药品,又不被肿瘤科医生了解,甚至难以处方。
此外,疲劳/疲乏本身由综合因素导致。如放化疗可引起疲劳,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使患者产生疲劳感;另外还有一种心因性疲劳,则来源于患者忧郁、郁闷的心情。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涉及跨度较大的不同科室,确实会给临床带来很多难题。
您如何看待中医在癌因性疲乏管理中的作用?
唐丽丽教授:不可否认,中医是真正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具有整体观,强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调节,还包括精深的哲学思想在其中。已经让我们认识到的是,中医药在症状管理方面非常有优势。
近日,JAMA oncology(《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子刊《肿瘤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报道了患者通过针灸改善疼痛等症状的有效性。针灸是典型的中医治疗手段,相关研究能够被JAMA oncology这类国际期刊所接受,令我们振奋。其实不论针灸还是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对很多临床症状都会有非常好的管理效果。当前,仍需要让大家更普遍地了解、认可中医药在改善癌症患者症状方面的作用,这对祖国医学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突破也将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相关工作者不断地努力,相信中药在临床症状管理方面,能够发挥其真正的独特优势。同样期待更多中医药,通过循证研究,获得知名医学期刊的认可,推进其更广泛用于全球患者,真正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当前,我国癌因性疲乏的管理中,中医药是否已发挥了一定价值?
唐丽丽教授:在2020年更新的最新一版《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症状综合管理这一部分,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肿瘤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治疗思路的同时,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到祖国医学对症状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癌因性疲乏、厌食等症状管理治疗,也将养正消积胶囊这一临床使用广泛且有证据支持的中药纳入。
2020年9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主编的《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重磅发布。这是时隔四年,对我国首部心理社会肿瘤学《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首次更新。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在症状综合管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针对癌因性疲乏、厌食等症状管理治疗中,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显示,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善患者疲乏中疗效显著,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养正消积胶囊这一临床使用广泛的中药获指南推荐,为肿瘤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治疗思路。
以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创新中药养正消积胶囊,具有增强疗效、减轻毒性的作用,增强化疗药抗肿瘤疗效,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免疫功能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及肝脏的损害。养正消积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疲乏、恶心、厌食等症状,增强患者体能、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为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过程具有独特的临床作用和优势,会极大改善甚至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未来随着开展更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势必将夯实各类临床指南推荐的证据级别,推动祖国医学在肿瘤症状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甚至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