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胃肠间质瘤患者
的存活率如何?
对于完全切除的,也就是R0切除的这类患者,其预后是非常好的。具体的5年存活率是比较长的,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大众统计学数据。对于合并转移的胃肠间质瘤,也就是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其中位的生存时间大约是51-57个月。这个生存时间和晚期的胃癌、晚期的肠癌相比是明显具有优势的。因此,胃肠间质瘤虽然有良性、恶性的区别,即使对于非常晚期的患者也不要放弃,因为现在有好的靶向治疗药物。除了药物之外,对于个别患者还可以再经过手术治疗。总体而言,其预后要比一些恶性的上皮来源的癌症可能要好一些。
胃肠间质瘤手术完以后
需要如何监测?
胃肠间质瘤患者如何做到一个正确的随访?对于术后随访的患者,常常分成两类。
应该每三个月进行CT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查,持续三年。后续每六个月一次直至五年,五年以后可以每年随访一次(CT和核磁共振通常是指腹盆腔的增强CT和核磁共振)。
应该每六个月进行腹盆腔的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查,持续五年。
由于肺部和骨骼转移发生率很低,因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即可。
如果怀疑出现肺部的转移或者骨骼的转移时,才推荐进行胸部的增强CT以及ECT的骨扫描。
对于转移复发、不可切除或者进行术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必须进行一个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作为一个机械和疗效评估的依据。
在开始治疗后,至少每三个月要随访一次,复查的内容是腹盆腔的增强CT或者磁共振。如果涉及治疗决策,需要评价靶向治疗以后病灶是进展、缓解,还是稳定时,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这对于治疗初期的密切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服用靶向药物的前三个月,这个监测非常重要。因此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进行一个PET-CT的扫描来确认肿瘤对于治疗的一些反应。对于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以后效果不好的患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要进行一个血药浓度监测,看看体内的血氧浓度是不是达到了一个治疗的剂量,这对临床治疗的指导非常重要。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记物委员会青年创新联盟委员
来源:复旦中山胃癌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