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期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MDT样板间—肺癌全病程管理talk show栏目,邀请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四位教授,专家们的见解严谨且聚焦临床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张振阳教授(胸外科)
强调Tubeless手术在胸外科的革新价值。该技术通过减少气道刺激、降低肺炎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显著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随着麻醉与外科技术进步,其适应证已扩展至复杂手术如气管肿瘤。在肺癌全程管理方面,主张通过多学科诊疗(MDT)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包括入院后全面检查、多学科讨论制定方案,并针对复发耐药患者通过二次活检、基因检测等手段动态调整治疗策略,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基础状态及家庭因素。
杜斌教授(肿瘤内科)
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需重视不良反应管理,如化疗引发的血液学毒性、肝肾损伤及神经毒性,需动态监测并及时干预。靶向治疗领域,三代EGFR-TKI药物如奥希替尼展现出显著疗效,其超长无进展生存期、强效脑转移控制能力及良好安全性已获临床验证。转化医学在推动精准诊断、加速新药研发及优化治疗策略中发挥核心作用,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关键桥梁。
吴龙教授(病理科)
系统阐述肺癌病理分类标准,明确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特征。分子诊断方面,推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PCR及二代测序(NGS)等技术对奥希替尼敏感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比较各方法的优劣。同时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需向患者清晰解释检测目的、方法及临床价值,助力其理解基因检测的获益与潜在风险。
黄成教授(放疗科)
明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涵盖早期患者的根治性放疗及局部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精准放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及生物调强放疗可实现靶区高精度照射与正常组织保护。联合治疗策略方面,强调放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协同应用,需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制定最优方案,以最大化治疗获益。
本次访谈完整呈现肺癌全病程管理各环节的学术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引,彰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肺癌规范化诊疗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