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猝死“阴影”下的2019年,首部针对基层的『心脏骤停诊疗指南』发布!

2020-01-0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心脏骤停指南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猝死』无可争议是个高频词!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数据统计显示,超过80%的心脏性猝死由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引起。目前中国有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超过54万人会出现心脏骤停,相当于大约每1分钟就有人因为心脏骤停而突然倒下。 

猝死“阴影”下的2019年末,《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文末可下载指南全文)正式发布! 

心脏骤停.png

心脏骤停的救治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至关重要。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出,4分钟内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达32%。 因此,若在院外或无除颤设备的地方发现有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呼救,然后迅速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若在院内或有除颤设备的地方,应迅速获取除颤仪,检查心律情况,符合除颤指征者立即除颤,若同时有2人在场,可1人先行心肺复苏,等待另1人获取除颤仪,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将患者放平至较硬平面上(视其所在地点,如硬床或地面上),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唤,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先行呼救,请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若周围无人,则自己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上述一系列动作越快越好,争取1~2分钟完成。 

心肺复苏包括胸部按压和救生呼吸两部分。

  • 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的位置为两侧肋弓在中央交界点(也称剑突)上两横指处,如果是男性患者可简单选择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处。确定位置后,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手指锁住,以掌跟按压。 

按压时注意肘关节固定,双臂伸直与患者胸壁成90°角,垂直方向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若患者在床上,施救者可踩脚垫便于按压;若患者在地上,施救者应跪倒在患者身体右侧,左膝平其肩部,双膝分开与肩同宽,以此姿势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示意图

心肺复苏示意图.png

  • 救生呼吸方法

以30:2的比例进行心外按压与救生呼吸,即迅速进行30次按压后紧接着2次救生呼吸。救生呼吸时需先开放气道,多采用仰头抬颌法,即左手手掌放在患者前额部向下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2厘米的下颌骨处,提起下颌,使患者头后仰30°,下颌角与地面垂直,保持气道开通的情况下,实施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

使用面罩时,以EC手法按紧面罩,连续挤压球体气囊2次送气,每次1秒钟,送气量占气囊容积1/3左右,间隔l~2秒放气,然后再次送气,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起伏,注意避免过度通气。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5个30:2,约持续2分钟)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建议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以免疲劳导致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够。

若无法行口对口救生呼吸或没有简易呼吸器也可仅做胸部按压。研究发现,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仍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除颤 

当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内且有除颤器或发生在院外有目击者且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立即获得时,应以最快速度除颤。 

请保存下面几张图片(图片来源:器审中心微信公众号)

11.png

12.png

成人心脏骤停救治流程

13.png

若不能立即获取除颤器,或心脏骤停发生时无目击者,仍主张先心肺复苏。

【指南下载】

→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1):1034-1041.

[2]王立祥,吕传柱,余涛.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21):4.

[3]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微信公众号: 缺血性心脏病的猝死预防宜早不宜迟.

[4] 器审中心微信公众号: 救命神奇AED,公众急救进行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