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在"MDT样板间-肺癌全流程管理"学术活动中,系统展示了非小细胞肺癌诊疗全周期管理策略。四位专家结合临床实践,从病理分型、影像诊断、靶向治疗及不良反应管理维度,构建了规范化诊疗框架。
商琰红教授:肺癌诊疗策略革新
免疫治疗推动肺鳞癌治疗进展,标准方案已升级为免疫联合化疗;
基因检测适用范围扩展:不吸烟年轻患者及混合型病理患者推荐NGS检测;
ALK融合阳性患者靶向治疗疗效显著,需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李小芳教授:ALK阳性肺鳞癌治疗实践
病例展示:65岁吸烟男性患者通过化疗-靶向序贯治疗实现持续PR;
基因检测指导意义:奥克EML4-ALK融合确诊后,洛拉替尼治疗展现深度缓解;
随访体系构建:每3个月增强CT联合头颅核磁、骨显像动态评估。
杨颖教授:肺癌影像学诊断规范
病理分型影像特征:
腺癌:分叶征、毛刺征等周围型表现;
鳞癌:中央型肿块伴液化坏死,淋巴结转移率低;
小细胞肺癌:孤立结节伴早期肺内转移。
检查策略标准化:
颈胸腹盆增强CT+头颅核磁为基线评估核心;
PET-CT用于不确定淋巴结定性。
肖楠教授:洛拉替尼安全性管理
特殊不良反应应对:
高脂血症:基线评估后个体化降脂治疗;
中枢神经毒性:分级处理,严重时暂停用药。
心脏毒性防控:
治疗前完善心功能评估,QT间期监测;
避免与延长QT药物联用。
MDT协作机制:
建立靶向治疗不良反应专项MDT;
动态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本次学术交流凸显MDT模式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核心价值,通过病理-影像-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管理的全链条协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构建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体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