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指南共识|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

2021-05-17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机械通气雾化

一、小容量雾化器

小容量雾化器主要用于雾化吸入药液,包括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以及震动筛孔雾化器。喷射雾化器需要压缩气体驱动,有的呼吸机如Drager、伽利略等,配备了雾化功能,雾化器的驱动气源由呼吸机吸气相气流中的一个分支提供,是呼吸机给患者输送潮气量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影响呼吸机工作;由于只在患者吸气时产生气溶胶,故不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有的呼吸机如PB840、Simens Servo等,未配备雾化功能,只能应用额外的压缩气源驱动,外接气流增大了潮气量,影响呼吸机供气;增加了基础气流,容易造成患者触发不良;持续雾化也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


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为电力驱动,不产生额外气流,因此不会对呼吸机送气造成影响。但其缺点是持续雾化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若需抽取动脉血气,建议待雾化治疗结束20min后再执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jpg

推荐意见1:

使用未配备雾化功能的呼吸机时,如需进行雾化吸入,建议选择定量吸入器、超声雾化器或震动筛孔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以免影响呼吸机的送气功能(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2:

如需使用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的容量或压力;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触发不良造成通气不足,需更改模式或支持力度,以保证有效通气量。对慢阻肺患者,尽量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如采用氧气驱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吸氧浓度(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3:

应用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时,建议关闭或下调基础气流量;当基础气流关闭时,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吸气肢管路距Y型管15cm处;当基础气流存在时,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推荐级别:E级)。

过滤器需定期检测或更换,以防气溶胶的吸附造成阻力增加,影响患者呼气,导致内源性PEEP产生或增加等。


推荐意见4:

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时,在呼气端连接过滤器以吸附气溶胶,避免损坏呼吸机内部精密部件;过滤器需定期检测或更换(推荐级别:E级)。

二、加压定量吸入器

推荐意见5:

在呼吸机送气初摁压加压定量吸入器(pMDI),两喷之间间隔15秒;使用前上下摇动pMDI即可,两喷之间无需再次摇动(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6:

机械通气应用pMDI时,宜选择腔体状储雾罐连接(推荐级别:C级)。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pMDI连接腔体状储雾罐放置于不同位置,气溶胶的肺内沉积量有所差异。置于吸气肢管路Y型管处最多,加热湿化器前15cm处最少。临床研究也证实,将pMDI及储雾罐置于吸气肢Y型管处疗效好。‘

推荐意见7:

将pMDI及储雾罐置于吸气肢管路Y型管处(推荐级别:D级)。

三、机械通气时特有的影响因素

1.加热湿化

推荐意见8:

雾化吸入时,可不用关闭加热湿化器;如应用小容量雾化器需适当增加药量;如应用pMDI需连接干燥的储雾罐,使用完毕后立即取下(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9:

如果使用人工鼻,雾化吸入时需将其暂时取下(推荐级别:D级)。


2. 药物剂量

推荐意见10:

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的药量及次数较普通患者适当增加(推荐级别:C级)。


3. 输送气体的密度

推荐意见11:

应用低密度气体输送气溶胶可增加肺内沉积量。必要时可选择用压缩氧气或空气驱动喷射雾化器,用氦-痒混合气体输送气溶胶(推荐级别:D级)。


4.  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12: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需要使用小容量雾化器吸入时,宜用T管连接;雾化同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可增加进入下呼吸道的药量(推荐级别:E级)。


5. 呼吸机管路

推荐意见13:

雾化吸入时,尽量减少呼吸机管路打折,避免使用直角弯头(推荐级别:E级)。


6. 呼吸机设置

为了有效地输送气溶胶到下呼吸道,呼吸机输送的潮气量必须大于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的容量,成人潮气量>500ml即可。高流量可产生涡流,涡流中的气溶胶很容易发生碰撞而形成较大的液滴,无法进入下呼吸道。因此,雾化吸入时宜设置低流量和方波送气,以及较长的吸气时间,有利于气溶胶在肺内的沉积。然而,在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却未得到证实。


四、雾化吸入疗效的评价

推荐意见14: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监测使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来反映其疗效(推荐级别:E级)。


五、无创通气时雾化吸入

创正压通气时,漏气量越大,气溶胶吸入越少。当使用带呼气阀的面罩时,小容量雾化器的气溶胶输送效率较普通面罩低,但对pMDI无明显影响。雾化器的位置也会影响气溶胶的输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将雾化器置于呼气阀与面罩之间,较之置于管路与呼气阀之间,可提高气溶胶输送效率。


推荐意见15:

无创通气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时管路和面罩应尽可能地密闭;雾化器宜置于呼气阀与面罩之间(推荐级别;D级)。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