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7月26日,BEST 2020第7届拜耳肿瘤高峰论坛线上盛大召开,肝癌、结直肠癌、泌尿肿瘤等领域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就临床实践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循证思辨,一场场凝聚智慧与经验的学术盛宴精彩纷呈。本报特别采访郑传胜教授,与读者分享,以期为未来肿瘤诊治提供思路。
近年来,肝癌一、二线系统治疗蓬勃发展,临床专家对靶向药物的序贯治疗、靶向和免疫的联合治疗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随着肝癌生存期的不断延长,患者将有机会接受更多线治疗,从而延长总的生存期。作为肿瘤介入领域的临床医生,面对未来的临床决策,肝癌药物治疗应该如何排兵布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传胜教授:局部介入微创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5 cm以下的肝癌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切除术生存率等效。结合介入治疗与全身治疗,更符合当今的治疗趋势,索拉非尼进入中国肝癌领域十余年,对于临床实践中行传统TACE或射频消融无法治愈的患者,具有优越的疗效。此外,靶向药物可以使血管正常化,与免疫治疗协同进一步提高疗效。在强调重视全程管理的现在,建议建立肝癌患者标准数据库,从初始治疗涵盖全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完善患者管理并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
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肿瘤研究与治疗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肝癌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诊早治是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樊嘉院士带领的团队积极推广肝癌早期诊断,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上升,已由12.5%提高至14.1%。中国肝癌发病模式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异,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聚焦中国肝癌特色,推动肝癌规范化诊疗。未来,在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的引导下,广泛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肝癌诊疗合作联盟,共同推进中国肝癌诊疗进展,造福更多的肝癌患者。
综合治疗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无限可能。介入治疗在早期肝癌中取得理想效果,但对于中、晚期患者,肿瘤异质性大,不同介入治疗方式的获益人群筛选,是现在介入医师的研究方向之一。除此之外,肝癌术后的复发仍是挑战,而介入治疗在术后的预防性治疗中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朗。
未来,肝癌的治疗要凭借多学科综合治疗,方能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有效地破坏或切除肿瘤,通过后续全身治疗,降低肝癌患者的复发,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带来远期生存获益。索拉非尼开启肝癌靶向治疗时代,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采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显著延长OS。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能够令肝癌患者的mOS达到26个月,其结果令人鼓舞。免疫治疗同样为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点燃更多希望。近几年,PD-1/PD-L1抑制剂相继面世,瑞戈非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已获得初步成效。因此,在未来,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或许可以续写辉煌,带来更进一步的突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