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到了!在国际卵巢癌日专家教您如何做科普!

2020-05-08作者:论坛报肿瘤小编资讯
妇科肿瘤原创

5月8日是国际卵巢癌日(WOCD),由国际卵巢癌联盟于2013年发起。每一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卵巢癌患者、她们的家庭、朋友以及相关机构都集聚一堂,组织倡导提高对卵巢癌的认识、关注女性卵巢健康、共同携手对抗疾病。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全球每年约26万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15万人因此死亡。我国每年约有5.2万名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约2.2万人死于卵巢癌,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每20分钟就有一人因其死亡。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其中城市女性发病率高于农村女性。据估计,至2035年,世界卵巢癌发病率将会上升55%。


卵巢癌的症状

由于卵巢癌早期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缺乏早期诊断方法,70%左右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经是晚期(Ⅲ~Ⅳ期),治疗效果欠佳,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已长期滞留在30%~40%,相比之下,乳腺癌女性的5年生存率在80%~90%。鼓励女性有以下症状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卵巢癌的早期非特异性症状

1. 腹胀:腹围逐渐增大,持续性的饱胀感;

2. 纳差:不喜进食,易产生饱腹感;

3. 慢性疼痛:下腹或盆腔的慢性疼痛;

4.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或尿急。


其他可能症状

1. 排便习惯改变;

2. 不规则阴道流血;

3. 易疲劳;

4. 体重减轻。


卵巢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卵巢癌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好发于50~79岁。但其他年龄段女性依然有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2. 家族史:如果的家庭中有人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则你的卵巢癌风险会增大。

3. 人种:据统计,东欧的犹太人罹患卵巢癌的风险最高。

4. 基因突变:如果你的基因有着相关卵巢癌的突变,如BRCA基因突变,则卵巢癌风险增加。

5. 从未生育或不育的患者,卵巢癌风险较高。

6. 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卵巢癌风险较高。

7. 如果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则你的卵巢癌风险会升高。


如何降低卵巢癌风险

卵巢癌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建议有卵巢癌和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女性引起重视,加强体检。若有症状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可能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癌患病风险,但它们并不会阻止卵巢癌的发生。

1. 附件切除/结扎输卵管

切除附件会显著降低你罹患卵巢癌的几率。然而它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风险,因为可能在腹腔内形成罕见的病灶。

2. 妊娠和哺乳

排卵周期数量的增加会提高卵巢癌的风险,反之减少排卵周期数量(例如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可降低风险。

3.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风险。若口服避孕药五年或以上可以降低一半的卵巢癌发病风险。


5个关于卵巢癌的常识

1. 宫颈涂片不能筛查卵巢癌,目前没有针对卵巢癌的筛查手段。

2. 大多卵巢癌确诊时,已经是晚期。

3. 若诊断卵巢癌时,癌细胞局限于卵巢本身并未扩散至其他器官,则五年生存率较高。

4. 警惕相关症状(包括腹围增粗、腹胀、下腹及盆腔疼痛、尿频等),及早就医。

5. 所有的女性都有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科普作者

狄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治。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上午(仁济东院)


通讯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袁蕙芸  莫佳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千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