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NCLL 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于2021年11月5-7日在广州成功举办。6日下午,拜耳卫星会Panel Discussion选取当前肝癌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邀请国内领域知名专家现场共同深入探讨。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孙惠川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郭荣平教授共同主持。现将专家观点的精要整理如下,供读者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秘书,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化疗和靶向治疗
2020年12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此次发文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另一方面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除此之外,国家后续又接连发布了一系列重磅的文件,包括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0年12月28日)、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12月30日),以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等,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使得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更加规范化。
国内已经有一些医院已经率先开展了抗肿瘤药物的管理,讨论如何更加合法、科学、规范、创新地使用抗肿瘤药物,并提出了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及规范、理清超说明书审批程序等要求,多家医院也陆续出台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抗肿瘤药物使用规范。其中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是当前各个医院关注的重点之一。抗肿瘤药物可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前者需要更高级别的医生才能开具,应用中也需要更加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普通使用级药物的应用则没有太多医生级别的限制,可及性更高,安全性更优。
抗肿瘤药物的选择应该着重权衡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严格遵循药物的循证使用;其二,监控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其三,考虑药物的可及性和患者的经济效益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第一点:循证指南的制定是为了完善诊疗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合理的检查、合理的用药。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建立了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考核。正是基于此,数据梳理过程中发现临床仍存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不合理、使用金额异常偏高、对用药合理性影响偏大。尤其是限制使用级的药物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相对较高,须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使用。而对于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普通使用级的抗肿瘤药物而言,临床安全性和可及性都显著提高,临床使用也不受到医院级别和医生职称的限制。另外,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也得到了权威指南的推荐: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中索拉非尼作为肝癌一线治疗的首位推荐、瑞戈非尼作为肝癌二线治疗的唯一靶向药物推荐。
多项权威推荐来源于药物优异的临床数据。目前索拉非尼单药在肝癌一线治疗中的中位总生存期(OS)已提高14.7个月;TACE联合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OS突破36个月的好成绩。
索拉非尼单药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的mOS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
肝癌二线治疗应用瑞戈非尼单药,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7%;在REFINE研究亚洲人群亚组中,瑞戈非尼单药mOS 已达16.3个月,显著优于该研究的全球队列数据(13.2个月),提示亚洲人群更能从瑞戈非尼的治疗中获益。与此同时,TACE联合瑞戈非尼同样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客观缓解率(ORR)达62.5%,mOS达到14.3个月。以上的数据得益于瑞戈非尼独特的“4A”抗肿瘤机制,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效果。
肝癌二线靶向药物研究数据汇总
总结来说,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经济效益比较高,可为我国肝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本文已由韦玮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