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胃窦腺癌伴胃潴留一例

2019-12-27作者:商务发展中心二中心-刘娟经验
消化系统肿瘤

病例提供者: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 许芸芸 夏涛 牟一平

点评专家: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科主任 李伟华教授


患者,男性,63岁,因“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1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无恶心呕吐,无黑便便血,无畏寒发热,无头晕黑矇等不适。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患者体格检查无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示,胃泌素释放肽前体87.1 pg/ml,细胞角蛋白 3.9 ng/ml。

影像学检查

胃镜提示“胃窦癌伴潴留”,病理提示胃窦低分化腺癌。

微信截图_20191227093106.png

腹部增强CT示胃窦部占位,考虑胃窦癌,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

微信截图_20191227093121.png

营养状况评估

患者BMI为20.2 kg/m2,NRS2002评分4分,Caprini评分6分。

诊断

胃窦腺癌伴胃潴留

治疗经过

2019年4月12日,患者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探查发现腹壁及大网膜多发转移,遂行大网膜结节切除+腹膜结节切除活检+腹腔输液港置入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大网膜/腹膜转移性腺癌,术中修正诊断为胃窦腺癌伴腹膜多发转移。

术后病理结果为:①“腹壁结节”纤维组织内见转移性或浸润性腺癌;②“大网膜结节”淋巴结(2/2)见印戒细胞癌转移,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染色符合胃印戒细胞癌转移。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A1-1:MSH2(+)、MSH6(+)、MLH1(+)、PMS2(+)、Ki67(约25%)、CAM5.2(+)、CK(Pan)(+)、CK20(+)、CK7(+)、P53(+)、CDX2(-)、SATB2(-)、HER-2(-)。

手术后给予患者4周期NIPS(紫杉醇 静滴/腹腔 D1/8 +替吉奥 bid po D1-14 Q3W),后继以3周期NIPS联合PD-1(试用)。因患者拒绝化疗,遂给予1周期PD-1单药治疗。

病情变化

化疗期间(2019年5月6日),胃镜检查后诊断为幽门梗阻,行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

治疗期间腹部CT复查示幽门及胃窦壁增厚,约12 mm,增强可见强化,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2019年9月20日PET CT示胃窦部明显胃壁增厚,SUVmax为6.6,考虑治疗后仍有肿瘤活性组织存在。腹膜浑浊,未见代谢增高。患者诊断为胃窦腺癌伴腹膜转移,肿瘤缩小,活性降低,腹膜转移灶未见代谢增高。

进一步治疗

患者无法耐受化疗,ECOG评分2分,MDT讨论后建议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行腹腔镜探查。患者及家属未同意。

病情再次变化及治疗

2019年10月10日患者因进食困难再次入院,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窦腺癌伴腹膜多发转移(辅助治疗后),伴幽门梗阻,行鼻肠管放置术,肠内营养治疗3周。术前评估NRS2002评分5分,Caprini评分6分,BMI 15.8 kg/m2,2019年11月4日,行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胰十二脂肠切除术)。

鉴于患者术后相关的免疫细胞计数较前降低(表1),术后第1、3天应用胸腺法新1.6 mg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仍在随访之中。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细胞变化

微信截图_20191227093048.png

点评专家: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科主任 李伟华教授

本例患者是一例转化治疗较为成功的病例,其中的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包括合理化疗方案的选择、治疗过程中重视免疫治疗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但存在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1、根据术后病理报告ypTNM分期ypT4bN3Mx,表明此时转化治疗结果仅仅满足外科学技术上局部可切除,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因此,理论上在前期治疗有效的情况下,需要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进一步使肿瘤退缩,通过加强有效治疗提高疗效以满足肿瘤学上的根治要求。

2、后续选择支架置入解除梗阻不适宜:(1)无法完全改变胃的排空障碍(造影剂无法通过幽门),其原因在于支架支撑形成较长的十二指肠管道,失去蠕动功能、十二指肠起博点产生蠕动波受阻,无法传输胃内容物。(2)支架嵌入十二指肠黏膜可能压迫十二指肠乳头引起阻塞性黄疸。(3)从该患者初步治疗结果表明,化疗效果较好,继续治疗预计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支架置入可能导致患者腹痛、肿瘤出血等并发症,因此不适宜(文献报道支架置入适用于预计生存期在二个月内的患者)。(4)支架置入在转化治疗取得疗效后,由于支架无法取出,导致手术中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困难,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才能切除支架。

3、患者虽然经过有效的转化治疗,但肿瘤临床的分期较高,基于对预后及生活质量的考虑,对该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否合理值得探讨。 

综上所述,该患者胃镜及影像学检查已提示胃窦癌并不全梗阻(胃潴留),并在治疗初就出现幽门梗阻严重并发症,导致完全无法进食,治疗受阻,因此,在治疗前需首先考虑建立消化道通道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可选择胃空肠吻合以腔镜下吻合为佳,这可为后续转化治疗治疗奠定基础。其后的转化治疗应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尽可能地完成足够的治疗疗程,不仅要求外科学技术上可切除,还要追求肿瘤学上的根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转化治疗目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