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海南90后医生猝死,敲响了你的警钟吗?

2018-05-02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律失常其他心血管疾病

4月23日,海南某医院一位年轻的呼吸内科规培医生猝死。

当天下班后,这位90后医生在健身房跑步时,突然倒地猝死!

让人难过的不仅时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开,而是他在生前似乎有预感的转发了一篇名为《学医的我们,正狂奔在作死的路上!》。

我不知道导致这位年轻医生猝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却知道大量的医生正走上朝向死亡的路上。

我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他不是第一个猝死的医务人员,更加不会是最后一个猝死的医务人员。

我早就说过类似的话:医务人员也是人,猝死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没有过度的劳累,如果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医务人员的猝死现象不会如此密集的出现。

医生告诉你不要熬夜,他们自己却年复一年的通宵达旦!

医生告诉你要放松心情,他们自己却整日绷紧神经!

医生告诉你吃饭要细嚼慢咽,他们自己吃过却从来不超过五分钟!

医生告诉你要适当锻炼身体,他们自己却是除了座着就是躺着!

医生告诉你要规律饮食,他们自己却经常三餐变一顿!

医生告诉你要控制血压血糖,他们自己却常常忘记吃药!

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为什么能救的了别人,却管不住自己?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被繁重的工作的困扰。

不是他们不愿,而是他们根本就是无能为力。

以哪些年轻的规培医生为例,身在临床一线,又岂是能够轻易退缩的?

日复一日通宵熬夜班,下夜班后要继续加班,好不容易有了休息的时间,要么被拉去听课学习,要么被人要求顶班。

不去听课学习行不行,可以,只是要被扣钱批评罢了!

不去帮人顶班行不行,可以,你还想不想在科室混了!

不去加班行不行,可以,完不成的工作早晚是你自己的!

有些人天真的以为医生只不过是开开药和化验单,或者动动刀子罢了!

他们却不知道,医生还有大量的文字工作需要完成。

他们却不知道,医生还有大量的沟通工作要完成。

当年还没有实行电子病历的时候,我曾一天收治过13个新病人,最多同时管过19个住院病人。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即使是13份手写大病历,也要耗去不吃不喝的一整天时间,更何况还需要病情沟通,签字,下医嘱等等。

幸运的是,我并没有猝死。

不幸的是,如今三高的我,同样不可避免的狂奔在作死的路上。

那些已经发生的悲痛故事告诉我们: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医务人员频繁猝死的现象,医务人员长期过度劳累的现象应该得到解决。

那些年轻医务人员猝死的惨痛故事告诉我们:医院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员工的利益。与日益增高的新大楼和财务报表相比,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那些我们日日呐喊却丝毫不能阻拦其发生的猝死案件告诉我们:医生/护士只不过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如果将健康性命搭进去便有些矫枉过正。不能爱护自己,何谈爱护病人?不能存活,何谈敬业?

作者:医狗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